若是坐在兴庆殿后面,一个萌荫父辈的五品官突然如此,不仅朝堂会哗然,李隆基也会不高兴。
这种大臣想要汇报,要出班先拜后奏。
木已成舟的事情,李林甫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反驳李隆基,哪怕他恨李瑄恨牙痒,也会顺着李隆基的心意。
李隆基看着朝堂一片和谐,微微点头,露出满足的神色。
他抬起手,板笏声才停下。
所有文武大臣都看向李隆基,他们知道圣人心里已有决定。
一般推荐官吏,大臣们还能提个建议,而封王之事,唯有看李隆基。
谁也不敢僭越。
“朕已决定,楚国公进为天水郡王,加七百户,共实封一千五百户。”
“朕亲自书写封天水郡王书宰相、宗正寺悉知,加刻王印,服饰,冠带,与诏书一起快马送至湟水。其余赏赐随军后至”
“今有因果,望诸卿自勉,使国家强盛,百姓欢乐。朕希望天宝封王非天水王一人,天水王之功,不可复制;诸位立下次于天水王的功绩,也可封王”
李隆基在兴庆殿正式宣告李瑄为郡王,并对诸大臣进行勉励。
他也认为大臣们功绩不可能比得上李瑄,只要次于李瑄,他还会封王。
及冠封王!
而封王的地方也是好位置。
实封一千五百户,皇子和公主也没有这种待遇。
天水,因天河注水的传说而得名。汉武帝时以此置天水郡。
因其曾经为秦邑,魏文帝的时候置秦州。
在天宝元年改州为郡之前,天水郡就是称秦州。
由于李瑄家乡在陇西,而李瑄的祖父被追封陇西郡王,天水是从陇西分离,再加上李瑄封国公之前的爵位都是在天水郡,是以李瑄被封为“天水郡王”。
到这个地位,大臣可以不称李瑄官职,称为“天水王”。
而李瑄直属的官吏,还得称李瑄的官职。
大臣们在李隆基话落不久,纷纷叫好。
至于有几人真心为李瑄高兴,就不得而知了。
虽然李隆基勉励诸臣,但大臣们都清楚,在开疆扩土的时代,唯军功者,方可封王。
宰相、大臣,哪怕是李林甫这种,都没有封王的可能。
圣人钟爱军功者,使许多大臣产生让子嗣去边关的想法。
而草原和雪域高原的战事,很可能因此宴然,平时军功者多出两地。
现想立军功,非常困难。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李瑄封王后,已逝去的母亲,被追封为宋国夫人。
李瑄的一些堂兄弟,伯父,也因此得到升迁调动。
李瑄的三个姐姐被封为郡夫人,李瑄的妹妹李玉莹更是被封为云阳县主。
下朝后,李隆基选定林招隐为特使,并提前嘱咐林招隐。见到李瑄后,询问几时能稳定局势,回长安献尺带珠丹等吐蕃诸王大臣?
所以李隆基催促对陇右官吏的官职安排要迅速到位。
只有这些安排到位,李瑄才能完成布置,回到长安。
长安,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天。
李瑄封天水王的消息,以极快的速度,传遍长安城。
上到王公贵族,下到贩夫走卒,都在谈论天水王的事迹,“李将军”这个称呼将远去,以后朝野都以天水王尊称。
从一介白身,到及冠封王,古今未有。
少年们,游侠们,纨绔子弟,贵族子弟,无不把李瑄当成崇拜的对象。
甚至还有模仿李瑄走路,以前的走花马,变成吟诵李瑄的《塞下曲》、《河陇取》等。
甚至还有人在旁边弹奏乐器,无数人围观。
连外出种地的百姓,蹲在地头歇息的时候,谈论的都是李瑄的英雄事迹。
当初追随李瑄的文人士子,都身居高位。无数文人因没有去河陇而扼腕叹息。
长安的龙首原靶场上,习武练箭比以往多数十倍。
平康坊的青楼内,李瑄的诗歌从《赏牡
第二百四十三章 封王,天下各国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