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差距!
南北差异!
“前者没什么好说的,贫寒子弟相比于缙绅子弟,差了不止一点半点,这些官宦缙绅子弟,他们家中或族内本就有人在朝廷在地方为官,起点和见识远非寒门子弟或贫寒子弟可比,对于科考一事自然更加熟悉,高中的几率自然也就更大些!”
朱高希还在侃侃而谈。
“难道这些考官还敢舞弊吗?”朱棣怒斥道。
朱高希摆了摆手,道:“舞弊倒不至于,咱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个地方乡试,过了就是举人,如果有两名才识差不多的学子,那考官会选谁?是选当地出身官宦世家的那个学子,还是选择那个出身贫寒的士子?”
朱棣正准备开口,朱高希却止住了他。
“干爹不用怀疑,肯定是官宦士子,而非贫寒子弟!”
“因为这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公平公正,反正二者才识都差不多,考官选了此子会卖给那个官宦世家一个交情,说不定以后会助自己青云直上,而即便淘汰那个贫寒学子,也不会得罪什么人,何乐而不为呢?”
朱棣嘴唇蠕动,还想要争论。
可是话到嘴巴,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
因为这就是事实。
代入一下,自己就是那个考官,面临这种选择,会选谁呢?
选了士绅子弟,可以交好这个官宦世家,以后说不定还能得到支持;选那个贫寒子弟,除了得到此子的个人感激外,其他什么都没有,甚至反而可能会得罪那个官宦世家,怎么看都得不偿失。
所以,这是人之常情,没什么好说的。
“那这样一来,从地方乡试开始,一直到了会试,这里面操作的空间就大了去了。”
朱高希脸上笑容不减,说出来的话语却让人脊背发凉。
“这一层层的科考,将会形成一套又一套的关系,比如一同进学的叫做同窗,一同高中的叫做同榜,还有同乡、同年、同龄等等,反正只要对自己有利,士子学子都可以腆着脸去结交朋友。”
“而文臣缙绅最喜欢的,也就是提携后辈晚生,或者说这样做对他们自己也有利,扶持培养一个继承人,等到他们致仕归乡后,还能遥控朝政,或者说确保自身利益,不会因为失权而遭到清算!”
这些科举大考里面的龃龉龌龊,听得朱棣火冒三丈!
夏原吉忍不住咽了口唾沫,看向身旁的朱高希,悄悄给他竖起大拇指。
贤弟你可是真敢说啊!
当着皇帝陛下的面儿还真直言不讳啊!
你这一开口,只怕接下来的永乐朝科举,会出现惊天变动了。
不过说到这科举,夏原吉自己却是感触深的。
他于洪武二十三年参加会试大考,可惜落第未中,后因精通《诗经》被举荐进入太学求学,不久被选入宫中书写制诰。
可以说,夏原吉并不是真正的“科班出身”,他走的是太学入仕这条路。
不过洪武二十三年的那场科考,一直都是夏原吉心中难以抹去的伤痛,对他打击极大!
那一年出了一位“三元六首”的奇才,从童生到状元,一路所向披靡,不仅顺利通过六次考试,且均获榜首,叫做黄观。
饶是夏原吉都对他颇为钦佩,可惜此人是建文重臣,燕军攻占南京后,下令通缉黄观。其在得知自己的妻室、女儿、眷属均已死节,大势已去,回天无力后,于是便投江自尽。
而除了这位状元外,那一场科考,夏原吉自问才学不输任何人。
但是偏偏他就落榜了。
这里面的龃龉龌龊,不足与外人道也!
毕竟洪武朝科举几经废立,制度本就不怎么完善,正如朱高希所说的这般,里面可以操作的空间,实在是太大了。
他夏原吉一个贫寒士子,就算被黜落了也毫无影响!
“还有一个有趣的东西,叫做‘座师’,官员缙绅只要出任科考主考官,那他们就是这一批高中学子的座师,虽无师徒之实却有着师徒之名,从里面选出几个很是优秀的,在官场上面提携他们,以后就会成为自己的臂
第132章 打压士绅从科举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