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不大。
1973年4月3日,国务院批转国务院科教组《关于高等学校1973年招生工作的意见》,提出要重视文化考查……
距离高考还有时间,谢赟又在报纸上发出了一篇倡议:让我们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努力学习,争做更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这次,她把倡议和这份《招生工作意见》结合了起来。
【招生名额有限,能被推荐参加高考的毕竟是极少数,那我们其他人呢,难道就要放弃学习吗?
不!
就算不能参加高考,不能去当工农兵大学生,我们也一定要努力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谢赟一边奋笔疾书,一边在心里吐槽不止。
大家都在批判高考,批判高等教育,然而大家都挤破了脑袋希望自己能被推荐去上大学。
大家都在批判享乐,说越穷越光荣,然而所有人在内心里都希望自己能吃好喝好住好,能过上好日子。
这个世界果然就是个巨大的悖论。
谢赟抽空写文章的行为,在潘长青看来有点“不务正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最近正打算发展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高精度数控机床。
需要谢赟多花时间在这方面。搞政治的人太多了,搞科研的少。小谢这样的,就应该当着挂名副县长领着高工资努力搞科研。
谢赟当然是举双手双脚赞成并大力支持的。
但是文章也不能不写。
“等我弄完这个,就全力配合您搞机床研究。”
“这个不能让小沐写啊?”
“小沐写她的,我这个要搞个大的。”
大家一下子来了兴趣,凑过来问她:“怎么搞?”
他们可是知道的,曲水县能有今天的局面,小谢功不可没。她现在要“搞个大的”,是要有什么大动作吗?
谢赟把自己写的倡议书给他们看,说道:“我要配合一下新的高校招生工作。好不容易高校招生又开始注重文化成绩了,我觉得这个事情要支持一下。我担心有的人会反对,会说劳动战线上的人没时间学习,所以我要提前把声势造出去,让大家都知道,劳动战线上的人也有品学兼优的。”
李知新恍然大悟,“所以你之前发了那篇赞美贫下中农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学习的文章。”
“对。现在我再发一篇倡议,呼吁大家边劳动边学习,两不耽误。这下子,谁要是没学好,就不能以自己光顾着劳动没时间学当借口了。”
其实今年的高考对文化课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达到初中毕业差不多水平就能被录取。
潘长青想了想,说道:“你这么做对教育的长期发展有好处,有利于培养更多人才,你写吧,我支持你。机床研究晚几天也没问题。”
有专家问她:“这文章在省报发表的话,也就咱们省的人能看到,能辐射到全国吗?”
“所以我要去一趟省城,找夏书记帮个忙,把我这篇文章推荐到国报去。在那里发一下,全国人民都能看得见了。”
“好好好,那你忙吧,这两天我们就不打搅你了。”这是1952年的准考证,那时候要考8门,还有两门加试
喜欢回到六零年代,踹开剧情奔小康
第205章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