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又和谐的微小差异。
灵气充盈丰满,弥漫、缭绕在金环的每一处刻纹上。
辛归路能够清楚地察觉,某种力量在其中涌动流转、生生不息——这件兵器传到他手中已有数月,可每次端详它的时候,还是会为原铸者的鬼斧神工所震撼。
~~~
夜幕即将降临,正当炊烟欲上之时。
可如今的城市,早已看不见炊烟。遍布街头巷尾的大小饭店纷纷点亮了霓虹灯。
辛归路开始整理行装——
将丝薄柔韧的夜行衣贴身穿好。四枚“残月环”套在右臂、“满月环”和“新月环”套在左臂,外笼深灰色长袖夏装。
脚下的定制胶鞋结实、轻便、防滑、防水。头上那顶棒球帽里则藏着黑色面罩,只需轻轻一拉,就能将头颈部位完全覆盖。
总是随身携带的腰包换成了更方便的锦囊,紧紧缚在胁下。
天色无声无息地暗下来。辛归路感觉到了饥饿,却不肯去吃饭——饱食,会让人变得迟钝。
此次趟旅程算不上远,但二百里路途也说不得太近。他从锦囊内取出一粒黑黝黝的“糖果”。剥去外皮,放入口中,饥饿感迅速消失。这种特殊食物中所蕴藏的能量,足以支撑他完成今晚的“任务”。
走出楼门,他那辆不起眼的坐骑,就藏在旁边车棚中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跨上心爱的小摩托,一路向东。车没有牌照,人也没有驾照。出了城,辛归路辗转于乡野小路,沿途疾驰,自由的就像一阵夜风。
~~~
蓟州,盘山。
此山隶属燕山支脉,雄踞京东,占地达数百里。景区内重峦叠嶂,风景秀美,寺庙林立,于唐代便有“东五台”之誉。至明清两朝,香火盛极一时,俨然已是一方佛教圣地。
近些年,因左右邻着三座巢都般大城,每逢周末假日,城里人就会一窝蜂般涌来“放风”。于是山民们家家户户都摇身成了商贾,将旅游业搞得十分兴旺。
可今天并非假日。辛归路转入山道而行时,又变了天气。半空中积云欲雨,挡住了星月。周围幽暗僻静,漆黑的路上,半晌也不见一辆汽车经过。
无须打开车头灯,辛归路便可以将四下里看得清清楚楚——虽然很少有谁的眼神能像郭大悟那般锐利,但夜视本就是习武修道之人的基本功,他自然也不例外。
临道山崖立如刀削。为防止岩石风化后坠落伤人,二三丈高的防护网牢牢罩住了山脚。再往上,树木、杂草郁郁葱葱,如乱麻般丛生。
路旁随处可见指示着通往各处景点的标牌。辛归路驾车如飞而过——这山间禅院虽多,他要去的却是一处道观。
山路渐渐陡峭、狭窄。柏油变成石板,石板又变成石子。很快,连摩托也无法通行了。
辛归路停住车子,腾身入山,如同一只狸猫,眨眼就消失在密林之中。
~~~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没有老和尚,也没有小和尚,只有一个老道士。
庙名“求仙观”,藏在一座大山背后。观的另一面,还是一座大山。
此处既然人迹罕至、自然香火全无。即便偶有善男信女突发奇想,欲来进香祈福,最后也只能感叹一句:求仙无路。
辛归路翻山越岭而来。并非他不肯走“路”,而是这里确实没有路。
一间主殿,四所厢房。周围遍生杂草,藤蔓早已攀满了院墙。
二十年前,守观的老道士外出云游,从此一去不回。直到两三年前,又来了个老道士,这里才重新传出诵经声。
辛归路当然认得后来的老道士——不过那个时候,此人还不是一个道士。
脱
第六十二章 荒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