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肩上。
不仅如此,还有的史书如生活在宋真宗与宋仁宗时代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所着的重要文献《隆平集卷一·太宗皇帝》一文竟然还说,陈桥兵变时,市不易肆,也即士兵入城,秋毫无犯,也完全是赵光义的功劳。说是赵匡胤既被黄袍加身后,回师向开封进发,在进城之前,赵光义拦住赵匡胤的马头,叩马而谏:这次回师开封,将士们如果自恃功高,大肆抢劫,使得老百姓肝脑涂地,那就绝不符合应天顺人的精神!最好是要诸军将领立下严守军纪的誓言,然后前进。硬是给他哥上了一堂极为生动极为重要的政治课。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赵光义真的是很有见识,很有思想,而且也极富有仁爱精神。而按照正史的观点,显然,也正是由于赵光义的友情提醒,赵匡胤才与将士们约法三章,确保大军进城秋毫无犯。
据说,赵匡胤对自己的这个弟弟非常赏识,称赞赵光义很有谋略,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就有等自己百年之后把帝位传给弟弟赵光义的想法。
如果照此看来,赵光义的确是宋帝国的开创者与奠基者。赵匡胤之所以能够华丽转身,成功变脸,几乎在一夜间就由后周殿前都点检变成大宋天子,而且成为一个圣明、仁爱的天子,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自己的小弟赵光义的鼎力相助。
倘若说,赵匡胤是这场政治戏剧的男主角,那么,理所当然,毫无争议,与赵普一样,赵光义则显然也是这场政治戏剧的总策划、总导演、总剧务之一,他所发挥的作用很显然比他的哥哥赵匡胤之上,也为以后的兄终弟及埋下了伏笔,这赵宋的天下是我赵光义和哥哥一起从孤儿寡母手中抢来的!
喜欢宋吹
第六百六十九章 假皇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