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自己的亲妹嫁给了王修。
之后陈登曾问王修,为何要选择他,因为在当时北海的大部分势力都选择了实力强劲的曹操。
但当时王修却说了这样一番话:
“操拥强兵,坐五郡,俨然为东方主。但其人在平原,揽豪杰,自比高祖。修察其有异志,非为汉室英雄。再观将军,家恨在前,国仇在后,卧薪尝胆,兴义兵,军所过四民安堵,诚为王师也。”
说白了,王修就是觉得曹操麾下的兵马军纪太差,以他对历史上群雄的了解,知道这类势力强则强矣,却都是为王前驱的货色,所以王修觉得曹操也是如此。
而再看他面前的陈登,英气勃发,公族子弟,兵马虽然不多,却军纪严明,恰是一个雄主的预备。
陈登对王修的话大为激动,将之当成自己的莫逆。而王修的话同时也让陈登确信,自己这条路走对了。
如今天下大乱,龙蛇起陆,各家都要找一条自己能收赖民心的道路。
而陈登就准确抓住了两点,一个就是他和泰山军不死不休的冤仇,这让那些痛恨泰山军的人选择资助他。另一个就是他的年轻勃发,那一种试挽天倾的英雄气直接荡涤了汉末的公卿敷粉的娇柔造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陈登将再现前汉之时的豪气雄壮,为这颓颓末世注入一股新的精神。而这就是他陈登找的道路。
如今有了道路,陈登自满怀激烈,他看着边上的王朗。
大兄还是那个大兄,丰神俊逸,但现在怎么看怎么都有一种腐朽气,看来大兄是入了官场久了,也被袖手谈心性的氛围给浸染了。
于是,陈登一抱拳,说出这样一句话:
“我军为何来此?难道是因为来看一场战戏的吗?还不是因为泰山军倒行逆施,紊乱纲常秩序,其在河济、在幽冀所作所为哪个不激起天下愤恨?所以讨泰之举早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再者,青徐一体,唇亡齿寒。我军都已至,百步之路,九十步都行了,却逡巡在这最后的十步?而今,曹军苦战,我军却作壁上观,岂能不遭曹军上下嫉恨?明明已用力,未能实德,反遭怨恨,我未见其智。”
陈登非常客观的说了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你王朗别老看着自己一亩三分地了,你觉得自己表里都占了便宜,但你得想想人家曹军是怎么想的。
你觉得自己出现帮助曹军稳住了战场形势,人家会感激?人家可能更是会愤恨你来都来了,还不出手相助,坐看曹军死伤惨重。
你这是打什么主意?想看我们和泰山军拼得两败俱伤,给你们徐州军来渔翁得利?
甚至陈登还断定,如果这一次他们徐州军真的一直不出手,后面等曹操率军回来击退泰山军后,下一步就会出兵南下徐州。
因为徐州军已经让曹操不信任了,谁都不想在和泰山军对决的过程中,从后面突然冒出个别有用心的猎手。
所以曹操必然要拔除掉徐州这个后顾之忧。
只是这个道理陈登并不能说,一说反而会让王朗等人更加坐战,好消耗曹军更多的实力。
于是,他在说完上面那一番话后,直接就抱拳请命:
“泰山军为天下祸乱之源,其以河北为腹心,又以河济、泰山为探入中原的双臂。所以虽无道,却足以为患。而今泰山之臂冒出,正是消灭其一臂的千载之机。如今彼辈已知我军北上,必然要西撤泰山,如我军这个时候不将其留下,悔之晚矣。”
最最后,陈登来了一句:
“如能一战可安东方,我陈元龙又何顾私门?我已令所部三千吏士北上,今特为来告大帅耳!”
此言一出,大帐内一片哗然。
有人站起来指责陈登不顾徐州军军法,私自行动。有人更是坐在那里一边斟酒,一边嘲讽:
“小儿辈也知弄兵了?”
第五百一十二章 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