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不公平都是来自于社会的压迫,但他却不敢去反抗这个社会,只能把自己的怒火宣泄在比他更加弱小的人身上;他没有任何信仰,他甚至敢嘲弄圣经和耶稣,但他却将最后的所有希望寄托在了一名修女身上……
在“死囚漫步”的故事里,蒂姆并没有用大量的镜头去展现马修内心的错杂,他也没有用同情的视角去为马修辩解,他更多是把视角集中在马修和修女的交谈之中,集中精力将马修内心的挣扎和转变呈现出来。蒂姆甚至于没有对法庭审判给予太多的笔墨,更多是将马修这个人物的错杂深刻地勾勒出来。
这一切就使得马修对演员的要求很高,因为演员必须在有限的篇幅里将马修内心的层次展现出来,这才会有说服力。正如蒂姆说服雨果时所说,他希望找一个足够内敛却也足够细腻的演员来展现出角色的层次感。
毫无疑问,马修这个角色是雨果目前接触到所有角色之中最错杂的。
虽然说“辛德勒的名单”里的阿蒙-戈斯也十分复杂,但阿蒙的个性之后却有历史背景,整个环境的压迫之下造就了阿蒙的性格,就连阿蒙的挣扎和反抗都只是宛若烟花一般,划过夜空之中没有来得及驱散黑暗,就直接熄灭了。
而马修身上折射的却是整个现代社会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存在争议的,但却没有一个准确答案,比如罪犯是否值得怜悯,比如量刑标准应该如何把握,比如死刑是否应该废除,比如金钱万能的思想是否在侵蚀法律,比如死刑犯是否是上帝拯救的对象,比如受害者家属的愤怒和偏激是否应该纵容……
这些问题不像阿蒙-戈斯身后的二战背景,这些都是没有答案的问题。可是,蒂姆却不打算给出他的答案和解释,他在电影里对这些问题都没有进行解答,他的客观立场就决定了演员必须依靠自己的表演将问题呈现出来,然后让观众在观看电影结束之后,得出自己的答案。
马修真的那么可怜吗?马修的自我救赎足够真实吗?马修的告白足够顺理成章吗?马修和修女的互动有说服力吗?马修这样一个杀人犯真的值得同情吗?围绕着马修展开的故事真的有说服力吗?
这也就使得马修这个角色的表演难度直线上升。
可是话说回来,雨果仔细研究过“死囚漫步”的剧本之后,他也意识到,马修这个角色和阿蒙-戈斯、无名氏还是有一些相似之处的,不是因为这三个角色都是杀人犯,而是因为这三个杀人犯都没有那么简单,他们背后都隐藏着属于自己的故事,他们不是简单的脸谱。
马修其实和阿蒙一样内心有挣扎,但马修的挣扎更加复杂;马修其实和无名氏一样都是没有信仰或者是说对信仰进行畸形解读的,但马修最终选择了自我救赎;马修其实和阿蒙、无名氏一样,外表的欺骗性都有反差,但马修内心深处却是善良的,这与阿蒙、无名氏有本质区别。
所以,雨果觉得挑战马修这个角色有一点自我重复的嫌疑,虽然他知道这是截然不同的角色,而且表演难度也是全新挑战,更不要说角色的所有背景、犯案动机、个性风格以及导演瞩目的焦点也都全部不同了。但雨果这个角色还是有些犹豫。
对比下来之后,雨果发现,就如同“远离赌城”和“死囚漫步”这两部作品一样,本和马修这两个角色也是旗鼓相当、不相上下。两个角色都各有优劣,本的挑战性更新鲜,但是角色相对单一;马修的角色十分丰富,但却又是杀人犯的类型。
即使是参考剧本、角色、导演、投资等多方面因素,两部作品也几乎没有任何差别。可以预见得到,不管雨果的决定是什么,媒体对于这个决定都不会太过喜欢。
“远离赌城”目前依旧没有找到投资,但给雨果的片酬肯定不会超过五十万美元;“死囚漫步”有一定的预算,但考虑到小成本制作的情况,雨果势必也要将自己的片酬压倒一百万以下。
不过客观来说,无论雨果选择哪个角色,都绝对是一次挑战,都是不会错的选择。这让雨果有些兴奋,“七宗罪”里没有发泄完毕的戏瘾这次终于可以彻底发挥一次了,雨果现在就开始有些摩拳擦掌了。
只是,到底应该选择哪个角色呢?是选择“远离赌城”这部正宗奥斯卡影帝获得者的作品呢?还是选择“死囚
第1228章 1228 难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