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种师叔。”
杨涛这时方才发现,原来在自己师傅身边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有一人,大约五十岁左右年纪,生得极为潇洒风流。杨涛听得师傅呼唤,不敢怠慢,连忙走上前去,行晚辈之礼:
“王涛见过师叔。”
种师极一伸手便扶起了杨涛,随意地问到:“你今年几岁了?”
“回师叔,就要年满六岁了。”
“小小年纪,便能将青莲剑法练到这种程度,也算不易了。”
“师叔谬赞了,都是师傅教得好。”
“呵呵,你这孩子倒有些意思。师叔且来问你,你为什么要习武?练成了剑法,又要用来做什么?”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
听罢小杨涛这句话,不光是种师极,就连周侗都被震住了。周侗心想:“好你个臭小子,你这句话真是说到你这位师叔的心窝子里去了。”
只见种师极呆呆地看着小杨涛说话时那副认真的表情,左看一下,右看一下,越看越觉得喜欢。便禁不住对着周侗说道:
“师兄,你的徒弟收得也不少了。不如将这孩子让给我做徒弟吧?”
周侗闻言一阵语塞,心中想到:“这算哪门子事啊?就算你真喜欢这孩子,也不带这么明目张胆地撬墙角吧?”
周侗尚未说话,倒是种师极似乎知道了不妥,便又说道:
“小弟开开玩笑罢了,谁让师兄你已然占了先手呢。我与这小子虽无份,但有缘,这套青莲剑法我平日里也是练得极熟的,就将其中心得说与这小子知道,也算聊作慰籍罢。”
周侗听罢此言,方才眉开眼笑,连忙对着杨涛说道:
“还不快快谢过种师叔。”
“承蒙师叔抬爱,小子受宠若惊。”
于是,种师极便留在了周家大院,悉心教导小杨涛青莲剑法不提。
.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话说小杨涛在种师极的督促之下,又从头开始读那本《李太白集》了。这次小杨涛可不像上次那样读得那样囫囵吞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种师极这等文武全才在一旁逐字逐句地解释和翻译,小杨涛不仅在剑法上的进展一日千里,在文化课方面的表现更是与当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仅如此,在闲暇时侯,种师极更是搬了些四书五经来,摆出一副“大有让杨涛进京去考考状元之意”的架势,为杨涛讲解其中精义。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
转眼间,到了徽宗崇宁二年。
种师极在周家大院里已然待了一年多的时间。在这一年里,种师极数次提到要回京兆府长安县豹林谷家中,均因舍不得杨涛,而一拖再拖。
这一日,见小杨涛将青莲剑法从头至尾整整齐齐地练过了一遍,种师极便又开始旧事重提,说起回家一事了。周侗、杨涛再三挽留,奈何种师极此番主意已定,心志甚坚,苦劝未果,周侗便唤来王丙,张罗了一席酒菜,为种师极送行。
席间,众人谈及种师极初见杨涛,便要将其争为弟子,众人不禁一阵莞尔。只见种师极突然起身,去内室取出了一件事物,用布包得严严实实,只见是窄窄长长的一条。种师极回到座上,掀开所包黑布,赫然便是一柄长剑。
周侗看到这剑,眼前顿时一亮,心想:“难道种彝叔要将此剑送人了?这可是他的心尖尖宝贝疙瘩啊。”
种师极持着剑,开口言道:“关于此剑的来历,师兄是知道的。既然我与涛娃子投缘,便将此剑赠与他便是。”
言罢,种师极站起身来,走入院内,“呛啷啷”拔出宝剑,便伴着月色舞动了起来。只听得种师极口中念到“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正是李太白那首《胡无人》。
夜凉如水,苍莽的月光如霜般打在众人的身上,宝剑映着月光泛出阵阵青芒,一股肃杀之气刹那间便充斥于众人身旁。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
一曲舞罢,种师极迎空挽了一个剑花,便归剑入鞘,将宝剑扔与杨涛接着,自会内室歇息去了。
杨涛诧异
第九章:秋莲出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