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速中文网 > 军事小说 > 特工之回到清朝 > 第四十九章 特区(3)

第四十九章 特区(3)

    第四十九章 特区(3)

    说是海外的支持,其实还是国内的支持,杨一搞特区的决心不改,朝廷地方上的大臣都有反对者,但更多数的还是在观望,毕竟杨一手握大权。一些大臣见苦劝无效,便想起远在欧洲的曾国藩,一通电报打都普鲁士,曾国藩正代着代表团在参观普鲁士的企业/。眼下的普鲁士虽然也算个强过,但还只能算个小强国,现在正憋着劲跟奥地利和法国叫板。俾斯麦上台后,更是以铁腕治国,国内疯狂发展军备,国外也需要盟友的支持,这时候中国送上门来,那当然是要欢迎的,如今的中国虽然还算落后,但怎么说也打败了英法俄三古的入侵,而且胜的漂亮,一仗打下来,英法俄三国损兵折将不说,还得赔银子,如今的中国已经隐隐有世界军事大国的样子了。和中国联盟符合普鲁士帝国的利益,在说中国弄出的机枪和迫击炮也的确好用,双方从军火买卖开始合作,到如今也走向了多元化的合作了,说普鲁士是中国在欧洲最亲密的合作伙伴,一点都不过分。

    曾国藩的欧洲之行给了他极大的震动,欧洲人高速发展的经济,让这位历史上的“同治中兴”的名臣感慨不以,对杨一的了解又加深了许多,很多事情已经由以前的不理解到理解,不赞成到支持。曾国藩的变化国内那帮人怎么知道,原本指望曾国藩能反对杨一,谁知道杨一看了电报后怒道:“一群蠢犊。”并立刻回电,代表正个代表团表示对杨一的支持。

    电文回到中国,第二天就被《中国时报》部分引用,并发表评论。“吾观国之现状,再观西洋之进步,我中华如不变革,则二十年后必将重演鸦片之祸。”中国时报引用上述文字,又主编王韬主笔,发表名为《为什么要变的》评论。全文全面对比了东西放的思想科技的差距,列举了一个又一个例子,王韬锋利明快的笔锋,把个评论写的花团锦簇,刀刀见血。作为国内最早最大的报纸,中国时报的影响力之大,当时无双。时有欲了解中国之现状,请看《中国时报》欲了解世界之事,请看《中国时报》只说。


    《中国时报》在王韬的带领下,成为了杨一变革的喉舌,新思想的阵地。

    有了曾国藩的支持,国内反对声也小了许多,虽然时常还有民间老朽捶胸顿足的反对,大以不足为患。杨一为表示态度,决定常留上海,监督上海特区政策的执行情况。

    关于特区的种种改革,恐怕遭到反对呼声最强烈的就数妇女解放了。妇女解放要有尺度,女人是很难弄的,不解放吧看不下去,太解放了要造反,象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那样来解放妇女,别说现在的大老爷们不答应,就连杨一自己也不答应。所以要把握一个尺度问题。杨一在制定女权解放条例的时候也颇费了一番脑筋。想了半天,杨一总算想出几条,妇女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妇女有婚姻自主的权利,妇女有工作的权利。说实话,这些条款弄出来,杨一也不知道能有多少兑现的上,毕竟这是个女人地位极度地下的年代,以上的几条也算对女性的初步解放吧?不过想去二十一世纪那些解放过头的妇女,杨一心里还多少有些凉凉的。就象昨天晚上,沈清霜笑着说到:“老爷您要解放妇女,那就是说我们也能休了您了?”杨一听了心中暗叫:‘我靠,这么快就解放到自己的头上了。“

    1862年9月,上海在杨一大力扶持下,上海作为第一个特区正式全面启动,而上海特区的第一任最高行政长官,杨一决定让马权来担任。

    以上海为圆心,周围的青浦,嘉定两县合并为上海特区。为了保证特区改革的顺利进行,杨一不但批给大量基础建设的基金,还亲自出面,扫清各衙门的阻碍,

    近水楼台先得月,沈家靠着沈清霜的小道消息,闻风而动,就在别人还在观望的时候,沈家已经开始在上海大肆购买地皮,兴建厂房。其实说白了就是沈家带头支持特区建设,有沈家的带头,江浙一带的工商界人士也跟着上,上海工商业本就发达,如今更吸引了其他地方资金流入。12月,普鲁士海外贸易总公司率先登陆上海(其实就是霍夫曼那个同学的皮包公司,如今靠倒卖化妆品发财了,倒腾起国际贸易了。成为第一家投资上海的欧洲公司。元旦刚过,斯密斯联合犹太人基金会,进驻上海,投资兴办企业,1862年的春节刚过,英国东印度公司也受不了啦,眼看买卖都



第四十九章 特区(3)  
断刃天涯推荐:  红楼:我是贾琏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帝国崛起  书剑盛唐  横行异世界  民国枭雄  后灾变纪元  星际猎手  
随机推荐:  灭运图录  挂了99次之后  龙皇武神  甲壳狂潮  韩娱之制作人传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搜"特工之回到清朝"
360搜"特工之回到清朝"
语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