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正同志,你好!”书记握住盛正的手,霎时,闪光灯闪个不停。
他看着挤在路两边的那些老百姓,感觉眼睛有些热起来。
以他的阅历,欢迎的民众是真心还是完成任务,一眼就能看出来。
现场的这些人,除了那些还小的孩子,从刚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到那些耄耋之年的老人,对自己这一行人的欢迎,明显是发自内心的。
他走向一个呵呵的笑着的老人,握住他的手,“老人家,你好啊,今年高寿啊?”
“今年啊,82了,”腰有点驼,穿着件双层翻领黑色棉衣的老人家,笑得裂开了嘴,用手比划出82来。
没等书记说他看起来还很硬朗,挺健旺的话,老人握着他的手说,“领导,我们的日子好起来了,”
声音很大,里面还有掩饰不住的骄傲。
之前,五里坳也不是没有领导下来,当然,级别肯定没有今天的这么高,而那些领导下来,一般都是带着物资来的——扶贫物资。
一般是米、油,还有衣服。
现在也经常有领导来,不过,除了视察,不是来参观,就是来取经的。
是啊,日子好起来了!
书记抬眼看着这个可以说独树一格的城镇,看着这个现代化的广场,看着广场周围的错落有致的高楼,看着河对面那连成片,一直向上方延伸的住宅区,看着远处的山上,那依稀能看出轮廓的建筑群……。
尤其是看着眼前的这些老百姓的穿着,看着他们的脸色,日子,是真好起来了。
“老人家,天冷,早点回家吧,好好保重身体,”
“是,”如果是新闻里常见的套路,老人这会应该说些感谢的话,感谢党,感谢领导,但他没有,“我赶上了好时候,”
老百姓的话,就是这样朴实简练,但又充分表达出了自己的感情。
一个“好时候”,就比那些铺陈的感谢的话,要有力得多,自然得多,真诚得多。
“老人家,好好保重身体,以后我还来看你,”书记双手握着老人虽然洗得干净,但依然很粗糙的手说。
他和省长,和老百姓是握手,但到了硬被省长拉在身旁的冯一平那里,就没有这么正式,年纪大的,一般都是随意拉着他的手寒暄几句,“这次回来,要多在家里呆几天,不要太累咯,”
或者是在他身上拍拍,“好好的,有功夫,一定到家里坐坐,”
年轻点的则是直接得多,“一平,我们等着你收拾网上那些胡说八道的家伙,”
或者是,“今年在镇里会上什么新项目?”
作为这次在场的媒体中,背景最硬的一个团队,金诚的摄制组,自然占据了最好的机位,当然,随着周宁的到来,他们配置了不止一位摄影师,除了固定的,还有移动的。
他和周宁也站在一张矮凳上,看着里面那热闹的场景,9成的注意力都放在冯一平身上。
“这么受欢迎的商人,你以前见过吗?”周宁在金诚耳边喊道。
“见过,”金诚大声说,“不过,没有见过这样的,”
“哪样的?”
“你听听看,所有人,不说那些比冯一平年纪大的,就是和冯一平年龄相仿的,也都是叫他的名字,而不是称呼冯总,”
“我也注意到了,”周宁用力的点头,“这说明,在他们心目中,冯一平不止是一个成功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商人,”
“他是亲人,”“他是家人,”两人异口接近同声的说。
这话的潜台词是,冯一平的家乡人,喜欢的是他这个人。
一声“冯总”,尤其是家乡人的一声“冯总”,看似是尊重,是佩服,但是,距离感就出来了。
那些衣锦还乡,被家乡人围着叫各种总的商人,那些人之所以围着他,多半不是因为他的人,而是他的钱,他的地位。
当然,这样的区别,有些人无所谓就是。
“谁说我们的农民兄弟没有组织纪律性?”省长坐在电动车上,回头看着广场上那些被劝回家,没有跟上来的民众,一边向聚集在路边的民众挥
第一千零六十章 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