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社会学家大概琢磨明白了一点,道:
“爱动脑筋的人,始终会追求动脑筋的工作。不爱动脑筋的人,也只能选择不用动脑筋的工作。这的确符合‘以人为本’!人有差异性,但这套劳动系统,却完全兼顾到了。”
“没错,我越琢磨,越发觉这套系统,设计得真是太精妙了。”
经济学家赞不绝口地道:
“你们发现没有?他们设计这个劳动系统的出发点,就是冲着人才分布结构进行设计的。你想想看,资质平平的是占绝大部分吧?而精英人才,毕竟是少数。这个劳动系统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些人才与资源上的配对。他们这个月国,是一个高科技国家,所以,高端产品是比比皆是的,所以精英人才不愁没有任务接,但贡献值却给得少。”
经济学家口沫横飞地道:
“反观资质平平的普罗大众,人数占了大头,低端产品任务毕竟要少,但贡献值给得多啊。而且这里以人为本,遵循‘以需所行’,只要有需要,就会有任务;尤其是服务性质的任务,不愁没有!”
金融专家不太确定地问向导道:
“这套劳动系统,真的是‘按需分配’吗?”
“是的,你没看所有的任务,都是因为有需要,才发布出来的吗?”
向导反问道。
金融专家还是不相信地道:
“我是不是可以解读为:只要我有任何需要,都可以发布任务出来?”
“那当然。”
向导几乎不经大脑,就告诉金融专家道。
“比如我上厕所,忘了带纸,也可以发个任务出去,让人送纸过来?”
金融专家有意刁难地问道。
“可以的,完全可以。只要你不觉得浪费你的贡献值,你可以把任何需要,都当成任务发出去。哪怕是让人喂你吃饭,也是可以的。只要你不觉得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向导风趣地回答道。
向导的回答,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面面相觑!
这种遵循“人之需”的程度,简直到了奉为神旨的地步,太让人惊讶了。
生活中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某件东西是大批量生产出来的,但有个顾客,他因为有特殊的使用要求,就需要这件东西有个区别的地方,而厂家不可能会为了他一个需求,而专门为他生产大批量的复制品。
这样一来,这个顾客会“很识趣”地不提自已的需求——提了也没用,提了也得不到满足。
但现在,这个顾客完全不用去考虑厂家,只管把自已的需求表达出来。
一表达出来,就是一个市场需求,而开放的市场总会致使有人站出来,满足他的这个需求。
换言之,这个劳动系统,本质上就是引导个性消费,和个性创造的。
而这种本质,就是为了“以人为本”,围绕着“人之需”而展开的经济活动。
社会学家想到了老人,于是问道:
“这套劳动系统,是面向有劳动力的人群开放的,但像一些老年人,以及一些残疾人士——那这部分人,岂不被这套系统隔绝在外了吗?他们怎么生存呢?”
向导道:
“怎么会呢?这套劳动系统会给这些人群,一个最低保障任务——让他们每天做签到,打卡赚贡献值。年龄越大,残疾等级越高,相应的贡献值会高一点。另外,这套系统毕竟是遵循‘人之需’,所以天生我材必有用,在这里没有真正的废物,只要你身上还有一处用处,就总会有用得着的时候。比如老人虽然没有劳动力,可是会唠嗑,就可以接一些陪人聊天的任务。比如瘸子不会跑,但他会逗人乐,就可以接一些开导人的任务。”
考察团五个成员,不由得再一次面面相觑,向导说到的这些任务,并不陌生,就是在他们各自的国家,都是有出现过的。甚至还有代骂、代打的奇葩要求,在他们国家看来有点“不正常”,但拿到月国这套系统里来,却再正常不过的了。
“这么说来,这套劳动系统,还真是囊括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啊?”
五个考察员,都开始设
第135章 劳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