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不管。
按时候交亩税就是。
这些值钱的作物,交由大顺资本组织的种植园来种。
当然,已经确定要做基本盘、要进行激烈土改、要彻底把教士贵族阶层一扫而空的万丹地区除外。
西爪哇,将是大顺在南洋的军镇基本盘,不能单纯考虑利润问题。
同时,因为大顺这边贸易的发展,使得种植园的这些作物,既可以销往欧洲,实际上也能够在沿海经济发达富裕地区卖一些。
加之舰队、军队的需求。
以及棉花、靛草、茜草之类工业化必须的原材料等,可以保证这些大种植园肯定是有利可图的。
甚至包括椰子,也可以用来榨油,配合制碱业发展起来的一整套甘油、皂等产业。而不是用来喝椰汁。
总之,朝廷那群旧学官僚,对南洋的定义,就是容纳日益增多人口的地方。现在取消了人头税,多出来的人都是“一文不值”的多与人,在他们看来,巴不得都滚蛋才好。
而新学系的军官官员们,对南洋的定义,是原材料产地。他们秉持着内外有别的态度,会严查南洋的工业。
可以允许有可可加工、咖啡加工、榨油、榨糖等产业。
但是,一根铁钉、一把铁锹、一支火枪、一团针线,都要从大顺这边运来。
对刘钰而言,这种大种植园模式,则还有另一个目的。
如果说,英国工业化的第一步,是纺织业。反过来,催生了蒸汽机的使用、发展。
那么,大顺工业化的第一步,不能用纺织业,就得另辟他法。
蒸汽机现在已经可以用的,纺织机、纺纱机之类的东西,还没有。
但谁说蒸汽机一定要先用在纺织业上,才能发展壮大呢?
没有纺织机,蒸汽机依旧是个动力源。
用来做鼓风机的动力,可以;用来做锯木头的动力,可以;用来榨糖、加工可可、榨油、搓棉花籽、提水,这些都可以。
而且比如榨糖之类,原本就有简单机器,只不过是用牛马来推动。换上蒸汽机,直接就能上,而不是像纺织业一样,搞出蒸汽机还得搞出纺织机。
同时,刘钰不得不考虑机器使用对小农经济的影响,所以他迟迟不敢在纺织业上发力。
但是,南洋的种植园里产的东西,大部分和大顺的小农没有任何冲突。
大顺的气候,只有很少的地方能种植这些东西,而且基本还没有种的。
蒸汽机先大规模应用在南洋种植园,可以完美避开对大顺内部小农经济的冲击影响。
在印度拿下之前,在大顺搞纺织业引领的工业革命,就是死。
那将是肉眼可见的、比鸦片战争之后的冲击更为严重的冲击。
毕竟那时候还得跨越大洋运过来、欧洲的人力成本还高呢,还加上运费和百分之五的关税。
现在这可是家门口生产,那冲击将会数倍有余。他可不敢动。
国外的工业品,会造成冲击。难道国内的、松江府苏州府等地的工业品,就有特殊魔法,不会造成冲击?
大顺自有国情在此。
既然已经在前朝就完成了白银的货币化改革,同时征税又是征收的白银,老百姓就指望着那点棉布换件衣裳、缴点税呢。
这是个破衣裳都能拿当铺当钱的年月,老百姓手搓的那点棉布,有时候真就是救命钱。
能不动就先不动,动了就要在实力不足的时候准备应对天平天国级别的农民起义。
大顺的国情就摆在这,资产阶级要战胜封建地主头子李家王朝,不在于资产阶级能否推翻封建地主,而是看封建地主和新兴阶级,谁能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这一点,也是和欧洲截然不同的。
大顺李家肯定不能解决。
但可以抑兼并、重农抑商、反动销毁工业,这最起码是个办法。
甭管是不是将来必死,至少现在不死。
皇帝的思路非常简单:朕解决不了新时代下的农民问题,那朕往回退不就得了?
是以,刘钰
第六零三章 南洋大开发(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