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肃杀的气息从楼船覆盖向四面八方。
凤翔各部依旗令而动,马蹄声汇成一股却不闻人声。
“张郡王,这是何为?”李纳变了脸色,他麾下的诸将军也有些慌乱,跑到船舷向四方打量,只是船下不知何时已经围了军士,森然的矢尖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平卢淄青节度从即日取消麾号,李郡王入朝为官吧。郡王麾下诸将……若有驱驰西域之心,某欢迎,若想在长安做个富贵寓公,某也欢迎。”
“某有战卒三万在此。”
“不堪一击尔,稍后便知。”
张军就持刀站在那里,正面李纳麾下诸将,却无一人敢拔刀相向,一时威风无二。
李纳其实兵力不弱,但他上位的时间不长,各方面的表现也不太能服众,他还要分兵向南威胁徐州高明应。
而且这会儿四镇不合,相互之间都是小心防备,他要向西防御魏博田绪,在北方,还要小心成德王武俊和横海军程日华。
六万多战卒在四处分兵之后还能剩多少?须昌城号称驻军三万,其实不过一万余战卒而已,这已经是他手里这会儿全部的部队了。
这个时间段,天下诸藩镇以平卢为首,号称拥军十五万,第二是成德,号十二万,第三是魏博,称十万兵。李纳排第四,也称十万兵。
其实这数据都是虚的。
古代号称多少多少大军的,都是虚数,把营夫役卒都计算在内,事实上战卒能占到六成的就算相当不错了,四成是标准。
主要是大军出征,粮草军械的运输是最大的问题,需要太多车马随行。
不管是冷兵器时代还是热兵器时代,没有主帅的部队基本上就是一盘散沙,人越多乱的越快。
李纳带过来的五千战卒队型都没整理出来就被包圆了,根本没时间反应。
军营那边自不用说,凤翔军一个合围就解决了问题。没有人犯傻,能活着肯定比死了强。
城防顺利接手,李纳部的守城军将被驱进军营看管起来。
主要原因还是李纳和麾下将军都跑来吃羊,没人指挥。大意了呀。中低层军官平时还好,这会儿能显得能力不足了。
主要是相互间谁也不服谁,没有主心骨。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李纳已经公开宣布归附大唐,接受了朝庭的封赏,这让底下的军士们对大唐官军失去了警惕。一家人嘛。
船上,李部诸将一个个惶然无措,李纳面色青白跌坐在一旁,连号称足智多谋的房说都失了方寸。太突然。
这会儿除非出现奇迹,突然冒出几万友军来。
“报……郎君,城防已接受,李部诸军将结于营内,请郎君明示。”
“列将以上送到船上来吧,军士留一营守城,其余打乱整编,随本部北上。”
“诺。”
“去寻本州刺史来及诸官吏来。”
张军让人把房说还有李部诸将解了武器甲胄,把他们送到另一艘楼船上监视居住,把李纳留在身边,由孔巢父相陪。
他自己回到住处写信。
一封给李适的报告,另外给沧州刺史,横海军军使程日华,还有徐海沂密都团练观察使高明应各去信笺一封。
给李适的报告不提,另外两封信主要就是告诉对方,李纳进朝为官,现在的平卢淄青节镇由凤翔军暂领。
然后就是李纳麾下几个方向的驻军,张军让李纳写信,让他们往沧州集结。他在给程日华的信上已经做了说明,请程日华帮忙安顿一下。
程日华和高明应都是李适下敕任命的朝庭官员,照拂官军提供粮草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这会儿不用客气。
一番安排下来,着人将书信送走,已经到了日暮时分。
昏黄的阳光把黄河两岸晕染的悲壮沧凉,就像李纳这会儿的心情。这哥们按照张军的要求写了书信后就站在船楼上望风,已经站了好久了。
“节镇,此欲何往?”孔巢父看着带着一股子凄凉劲儿的李纳,低声向张军询问。
“补给之后,某与大使再去魏州一游。可好?”
“
第240章 必见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