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现在事情却急转直下,以陈演为首的内阁和以李遇知为首的六部都上疏反对新历法的颁行,理由无非是老一套的《崇祯历书》出身问题,意思就是《崇祯历书》虽然不错,预测日食月食都很精准,就因为它是从西洋西洋翻译过来,所以不能通过。
倪元璐不甘心,亲自上疏驳斥了李遇知的谬论,刑部尚书邱瑜也站在他一边和陈演据理力争,双方一时形成了僵局。不过,随着蒋德璟、林欲楫等人加入了战团,倪元璐就有些吃不消了,这些人不从历法入手,却从徐光启翻译的那些西洋资料着手,通过逐条分解,蒋德璟又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了西洋历法迥异于传统历法的地方,最后提出了一个关乎社稷安危的问题——西学东渐,国将不国。
崇祯终于动摇了,刚刊行的历书又被回收回来付之一炬。但是倪元璐的麻烦还没结束,就在崇祯叫停历法以后,言官的矛头再次对准了他,以沈胤培为首的言官上表请求崇祯销毁与《崇祯历书》有关的书籍,并弹劾倪元璐,请求封禁《京报》。
倪元璐见状只好上表请辞,闭门谢客,静等崇祯的处置。这一等就是半个月,崇祯对他不闻不问,他也只好待在府里读书写字。
“老爷,昨日的《邸报》来了”,老仆倪永忠拿着一份邸报进来,“今日早朝发生了一件大事,侯恂上表弹劾河南总兵张勇。”
“侯恂弹劾张勇?”倪元璐吃了一惊,“侯督师不是刚收复了洛阳吗?怎么就闹出将相不和的事来了。”
“侯恂弹劾张勇肆意妄为,拥兵自重,不停调遣。”&bsp&bsp倪永忠笑了笑,“老仆以为,侯恂此策并非针对张总兵,而是冲着刘阁老来的。”
“嗯,张勇是刘阁老的亲卫出身,手底下的兵又都是刘阁老一手编练的,不听他调遣也有可能”,倪元璐拿着邸报看起来,上面没写什么重要的事,但是还是有一件事让他发现了其中的猫腻,“工部停了棉花胡同的工程,边将的家属很快就要入京了,怎么停了?”
“吴甘来上表说朝廷大将在外征战,陛下却要扣留其家属作为人质有违圣贤之道,也让出征在外的将领寒心,请求皇上收回成命,皇上准了。”倪永忠平时负责和刘佩琦等人沟通,消息比足不出户的倪元璐灵通多了。
倪元璐心里咯噔一下,这两件事都和刘慧明有关,看来朝中有人已经开始对刘慧明动手了,自己不过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罢了。
“天津巡抚赵光抃最近怎么样?”倪元璐基本上知道了对手的策略,“下一个就是赵光抃、闫险峰了吧?张国维也快了。”
一股强大的疲惫感侵蚀全身,他突然觉得特别累,冲倪永忠摆了摆手,“永忠,你先下去吧,我累了,想歇会儿。”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是时候告老还乡了”,倪元璐躺在躺椅上,嘴里默默地念叨着,“臣倪元璐临表涕零,夫天下大善者莫过于孝,孝之大憾者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个刘和尚,还真是个会享受之人”,乾清宫里,崇祯皇帝坐在御案后,看着贴墙而立的一排铜管,赞道,“如此小小的一排铜管,房间里就暖和许多,比烧暖炉强多了。”
王德化府里用上暖气之后,没多久就给崇祯的乾清宫也装上了一套,随着寒冬的来临,那一排排铜管终于派上了用场,虽然刘慧明不在京师,但还是让崇祯不时想起他。“刘爱卿在山西做何事?”
王德化忙回答道,“回陛下,刘阁老三日前上奏已完成对大同边军的改编,正在布置秋防。”
“秋天到了,鞑子又要袭边了”,想起去年那一场浩劫,崇祯心里顿时涌上一片阴影,“建虏方向可有消息传来。”
王德化道,“回陛下,蓟辽总督王永积、山海关总兵高第、宁远总兵吴三桂俱上表建虏新主登基,兵马暂无异动。”
马绍愉在临行前突然被多尔衮扣押,随行的人员全部被杀。多尔衮还写了一封措辞十分严厉的信送回来,信中对大明干预大清废立之事十分恼火,并扬言此仇必报。
崇祯脸上得闻此信吓得不轻,一连几天坐卧不宁,连着给新任蓟辽总督王永积下了好几道谕旨,让他严加防范,并要求他们每天汇报军情。
一连几天
第671章 侥幸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