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纷纷被吊入大海,在夜色中匆匆起飞,直奔上海飞去。
凌晨四点四十分左右,能登吕号的这几架水上飞机飞临了战区。按说,飞机夜袭,在那年头没什么很好的导航设备,飞机很容易迷失方向。但是闸北战场这块都是居民区,早打得烈火熊熊,日军飞行员很容易就找到了战场。
只是,战场好找,目标却难找。战场大片区域都起了火,也没什么固定的战线可以分辨,哪里能看清19路军的阵地。这帮日本飞行员的命中率也就可想而知了,只见炸弹丢下来,却很少砸到19路军的阵地上。
军队损伤很少,老百姓就遭了殃。大片民房被炸中,很快就起火了。中国人和日本人一样,房子都是砖木结构,上海闸北一带民房又特别密集,一处起火,很快就蔓延开来。要平时,那好歹还会有消防队过来,可仗打成这样,你再打火警电话也没用啊。
火海之中,中国老百姓死得死,伤得伤,惨到什么程度?倒让我想起一部日本动画片《萤火虫》。那部片子描绘的是美军轰炸下,日本的民房火海一片,失去父母的孩子被活活饿死病死。老实说,宫崎骏和高畑勋这片子看得很容易让人潸然泪下,可看完真不是滋味,怎么挑起战争的日本人倒是能拍出这么让人同情的片子,我们中国是百分百的受害者,怎么就拍不出一部能同样让人为之动容的高水准电影呢?日本轰炸中国的国内主旋律片拍了不少,钱花了不少,可我们能记住哪部?
把话题扯回来,日本人的轰炸没炸伤多少中国士兵,但凶猛的大火却让中国军队的阵线有所动摇。为了避火,一些阵地被迫放弃。
眼看有机可趁,火势稍停,凌晨五点左右,前线的日本人又发起了进攻。可这一回,让日本人没想到的是,当面的中国人不退反进,发起了凶猛的反攻。
中国人能发起反击,是不是抵抗的第6团伤亡不大,尚有余力呢?
不是。
日本人虽然损兵折将,当面的第6团官兵一样是伤亡惨重,甚至更有过之。
不说别的,就说日本装甲车这些甲壳虫就给中国军队造成了很大伤亡。别看中国人也总结出几招杀虫大法,但是代价很大。手榴弹炸底盘这样的近身肉搏,伤亡自然小不了,就是看起来最稳妥的集中机枪射击加投掷燃烧瓶,中国军人也付出了沉重牺牲。
日本人的技术和训练自然不是新兵败兵组合的第6团可以比的,就是在机枪数量上,日本人就远远占了优势.
很简单,中国人第6团的1营和2营各有一个重机枪连,按正常编制,两个机枪连也就12挺机枪,可日本人有10辆m-25装甲车,每辆装甲车就有两挺重机枪,这还没算陆战队员的机枪。而且装甲车好歹有层钢板防护,中国人的重机枪架起来却是难移动无防护,硬要对射,中国人少不了吃亏。
激战中,1营的机枪连杀虫屡屡得手,但是机枪连自身伤亡也很大,连长张金山也当场战死。
仗打到这个份上,第6团其实已经是左支右拙,就看谁能咬牙坚持,再一个就看谁的援兵能早点赶到。而中国人能发起反击,恰恰是因为中国人的援兵先赶到了战场。
其实,要说距离,日本人的援兵离战场还更近一些。日本人的援兵包括第2大队被分散开去警戒的部队,还有各军舰的陆战小队,这些队伍大部分都部属在公共租界和越界筑路的黑租界,所以这些援兵离战场并不算太远。但是一则部队分散,收拢起来要时间,第二,最要紧的是,日本人根本没料到这个仗会打成这样,等战况不利再调兵,时间上也晚了。到头来让中国人抢了先。
156旅总共是三个团,第6团守闸北,而第4团驻扎吴淞口,不能抽调,能作为援兵的,自然就是丁荣光团长指挥的第5团,全团官兵1538人。
第5团原本驻扎在闸北西北的郊区,大场镇。从大场到闸北战场,大约是15里。算距离比日本人援兵路还远一些,但是第5团早就做好了参战的准备。因此,战斗一起,第5团就接到旅长翁照垣命令,向闸北战场增援。
15里的距离,只要准备充分,走起来其实不慢。一般常态行军,每小时能走7到10里,何况这里的道路情况还算良好,如果改成急行军的话,一个小时就能跑到。
首批出动的
第两零二章鏖战淞沪——开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