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土皇帝的架式。当然这并不能说明他目光短浅,相反他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
天下大乱时可以据一域而治,刘焉强势入川后,他也一样感受到了危机。所以他想利用同样有野心的朵思与木鹿来为他统治南中而战,积攒力量以图与刘焉分庭抗议。实在不行,手中也有足够多的底牌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好处。
两大蛮王有兵马,朱褒有钱粮,三方合作足已在南中掀起一阵大风浪。
唯一没想到的是,正在他们的计划开始实施的时候,刘瑁来了,顶着庲降都督的名号,带着大军入驻了益州郡。并且强势打压蛮夷部族。
如果刘瑁只是一介武夫,光靠武力征服,朱褒及朵思、木鹿也不怕,毕竟刘瑁手中就那么点人马。逼急了,南中诸夷一抱团,分分钟把刘瑁赶回江水以北去。
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刘瑁到南中仅仅一年,又是娶圣女、又是修路筑城,还带领夷蛮百姓学习农耕。这可比刀枪更可怕!
没有什么比能让人吃饱肚子更能收卖人心的事了。
看看带来洞、银冶洞就知道了。以滇池为中心,方面数百里内,只要享受到刘瑁的政策带来的好处的人们,都已经坚定地把自己当作汉室天下的子民了。
所以朱褒再次秘密会见了朵思、木鹿二人。他让二人放弃在益州郡和永昌郡的地盘与利益,将部族迁往牂柯。唯一的条件就是消灭乌戈国。因为兀突骨和他爹不听朱褒的话,有他们在,牂柯就永远不能完全把控在朱褒手中。
当然,这对朵思、木鹿二人来说也是一个机会。他们不仅可以借战争之名从朱褒手中获得更多的粮草军资,还可以从别的部落中获得更多的人口来壮大自己。
想想如果灭了乌戈国,弄来数千刀枪不入的藤甲兵,以后二人在南中还不横着走?
朱褒在利用朵思、木鹿,而这二人又岂是头脑简单之辈?
大家各取所需罢了!
朱褒当然更清楚,自己有多大胃口吃多少饭,他知道自己最终不一定能够成为那个号令群夷的南中之王。但他却能够靠着两大夷王为他打下来的江山去换取更大的利益,不论是向刘瑁还是刘璋。
这种事,善于权谋的刘璋不会不懂,更不会不加以利用。
刘璋的使者不仅仅找到了朱褒,同时也找了与刘瑁完全不和的高定。甚至是已经被刘瑁拉拢的雍家和孟家。
刘瑁自然也不是任由他人拿捏的软柿子。曾经的刘瑁给人留下的就是一个莽夫的形象,但世事变迁,此时的刘瑁却已非一年前的那个恃宠而骄的刘家三公子了。几乎可以说每一步他都深思熟虑的,能想到分化处理南中问题,就不可能没想到有人会捣乱。
怎么可能事事如意?
他都在防着刘璋,刘璋又怎么可能放任他在一边坐大?
所以,那些被他排除在外没有加以收买的蛮王夷主,那都是他准用来武力征服的。敲山震虎、杀鸡儆猴,那也得有对象不是?
他没有动,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出手时机。
等更多的人跳出来站在对立面吗?
不!
他在等兀突骨主动向他救援!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一把火让他对藤甲军倒是不抱太大的期望,但兀突骨这个人他却是非常感兴趣。
动不动就五虎上将、五子良将、十虎臣啥的,这世道手底下没几个猛人,不好意思出来混。
按甘宁交手后的说法,兀突骨放开手来上战场,武力绝不在他之下。力量型猛将!
估计应该是属于典韦、许褚这个类型的。
超级侍卫!
人家再小也是一国少主,不到逼不得已是不可能委身他人左右的。按照史书的记载,这几个蛮王夷主谁也奈何不了谁的。但因为刘瑁本身的出现,已然改变了南中的整个格局。
压力,改变了历史走向。
刘瑁无法改变,但他却时刻关注着各方的形势,企图从中获取对自己最有利的东西。
或者说,这种乱象正是他一统南中的最大契机。
——————————
这片战场很大,
第23章 各怀鬼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