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坑中大部分器物,堆叠在坑南端。
玉戈、玉章等外形较大的玉石器,分布在坑东处。
像玉凿、玉锛、玉斧等形体较小的一类玉、石器,则堆放在坑的西角。
青铜人头像、人面像分布在坑中部到西北一线,而铜器则混杂于骨渣之中。
2号坑的器物摆放情况,与1号坑大同小异。
这些东西,很明显地分成了三层。
上层是排列整齐的60根象牙,象牙之下是大中型青铜器,下层是诸多的小型青铜器和各色饰件及一些玉器。
显然,瘗埋者在瘗埋这些器物之前,先对这些器物进行了砸打和焚烧。
然后按照相关礼节程序,分类摆放后,才开始瘗埋。
看到这种情况,陈文哲的心情好了不少。
他发现,这些器物应该不是被无缘无故的破坏,或许是一种仪式。
器物过火,极有可能是甲骨文所提到的“燎祭”。
即将祭祀物品,放在柴堆上焚烧。
两个坑中的骨渣残骸,后来经鉴定均为大型动物,没有人骨。
这基本符合甲骨卜辞所记“卯牛”“卯羊”一类祭祀方式。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器物大都是礼器一类,专用于祭祀,因此可以确定这是古蜀先人祭天祀神的一种特殊礼仪。
随着不断的快进,陈文哲发现的隐秘越来越多。
很快,他的视线就定格在一株高大的青铜神树之上。
这座祭祀坑应该是2号坑,可从这里面出土的青铜神树确是不少。
原来陈文哲一直以为,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就那么一棵。
没想到,他现在看到的却不少。
仔细数了数,发现二号祭祀坑中,共出有6棵青铜神树。
这些青铜神树也不一样,有2大4小。
其中最大的1号神树,通高达396米,树干高384米。
神树由底座、树干和飞龙组成。
神树的底座是圆锥形,绘有太阳和云雾的图桉,应该是象征高耸的神山;
神山顶上,就是树干。
树干上“长”出来的树枝,由上而下共分三层。
每根树枝上,都饰有花果和神鸟。
树旁还有一条马面飞龙,正张牙舞爪,俯冲而下。
这不由得使陈文哲很自然地联想到《山海经》神话中的昆仑、扶桑、若木和建木。
在这个神话中,太阳每天以金乌形象出现。
它们沿扶桑升起,傍晚再沿若木下降,进入羽渊和黄泉,从地底绕回扶桑,第二天再从扶桑冉冉升起。
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甲骨燎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