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速中文网 > 都市小说 > 岁月流歌 > 第十三章 去外婆家(二)

第十三章 去外婆家(二)

们开阔了许多。

    姥姥姥爷已经在站在村口迎接了,虽然才见面没几天,姥姥仍然把大成子揽在怀中,“大外孙、大外外”的亲个不停。

    “兰子,家里安排好了吧?你们娘三这次在家多住几天。”

    姥爷抱起小旺,接过了妈妈手中的竹篮,一边喊着她的乳名,爱女之情溢于言表。

    “哪能啊爸!婆婆老庄还有成子姑姑和老爹要照顾,不能在我家待久了!”

    大成子发现,只有在外婆姥爷身边,妈妈才像个撒娇的孩子一样。

    与平时不苟言笑、风风火火的成子妈,简直就判若两人。

    “哎!我家姑娘是个劳碌命!”

    “可不是!早知道不嫁岗上了,在山里找户人家,回娘家也方便!嘿嘿!”

    姥姥家的院子里有一个很大的石磨,焦香的毛栗子早已炒好,放在了磨盘边的竹篮里。

    连毛栗坚硬的外壳,姥姥也全已剥开,就专等着她的宝贝外外回来享用了。

    大成子豪不客气,进到院子就直奔磨盘而来。

    左右开弓,狼吞虎咽,很快被噎的直翻白眼。

    “臭孩子!你可能吃慢点!饿死鬼托生的!”

    妈妈没有把自己当作客人,放下行礼就帮着外婆摆起了碗筷。

    见成子噎住了,赶紧上前来给儿子搓揉着后背。

    “大成,毛栗这东西吃多了割气伤胃,别吃了!再吃姥姥烧的噶肉你就吃不动了!”

    姥爷笑呵呵的把竹篮收了起来,而老舅卫华正抱着小旺孩在外边四处转悠,带他提前熟悉一下这块妈妈卫兰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今日他才是主角,第一次来外婆家。

    不多的功夫,香气四溢的外婆家常菜就摆上了桌面。


    烟熏腊肉、河鱼豆腐,板栗仔鸡、山菇肉汤、油焖粉丝,都是最地道的山珍农家菜。

    姥爷说的没错,十几个毛栗下肚,这满桌的噶肉,嘴馋的大成子真是吃不下了。

    尤其是那陈年的烟熏腊猪肉,就着香脆的锅巴下肚,向来都是他的最爱。

    皖西大别山一带的民风和菜肴,直到今天,还能找到明清年间大移民的影子,其中以这烟熏腊肉为最。

    老辈人谈起祖先的来处,都会提起一个共同的地名,江西鄱阳湖边上的瓦窑坝。

    据史书记载,明末张献忠农民大起义,入川途中曾经过皖西,义军走后当地原住民十不存一。还有一次就是太平天国年间,这里也是主战场,江淮土著再一次横遭劫难。

    所以从清朝初年开始,来自江西、湖南等地的移民在瓦窑坝会合,穿越整个古徽州,沿江北上,来到了今天的皖西江淮一带。

    也把湘赣诸省的民风和饮食,带到了这里。

    比如这烟熏腊肉,和湘西、赣南一带的老腊肉,就很是相像。

    还有地名,皖西乡村,王郢子、张郢子、铁冲、刘冲、王冲等等,到处都是。

    而以“冲”和“郢”为地名,也是湘楚文化中的一个特色。

    当年楚国的始都江陵就称为“郢”,毛主席的家乡是“韶山冲”。

    大成子家在油坊生产队,周边还有槽坊、农坊、粉坊、孵坊、糟坊生产队。

    据说这些地名,都是由清朝年间的田氏地主庄园演化而来的。

    咸丰六年,雇农出生的田家兄弟从瓦窑坝来到这儿,插草为标屯圈土地,不几年的时间就成为当地的一代豪强,建下了十几座农庄。

    而且每个庄园也各有分工,比如专司榨油的油坊、专门磨制米粉、麦面的粉坊、专门养猪牧马的槽坊,专门酿酒的糟坊等等。

    这些田氏农庄,也就是如今油坊、槽坊生产队的前身。

    大青山里除了满山的毛竹、板栗树外,还有数不清的橡树参杂其中,如今正是一年当中捡橡果的黄金季节。

    吃过午饭妈妈也不歇息,小儿旺子交给姥姥照看,便拉上老舅卫华和大成子,进山拾橡果去了。

    姥爷如今是队里竹器副业组的社员,另外他还有一门制作橡果粉丝的祖传老手艺。

  



第十三章 去外婆家(二)  
淮上文歌推荐:  商与佛  佛系商途  
随机推荐:  至尊剑帝  傲世潜龙  帝尊总要我成神  一世冰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搜"岁月流歌"
360搜"岁月流歌"
语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