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速中文网 > 其他小说 > 葬元 > 第893、894节 天下有此君父,何其幸也!

第893、894节 天下有此君父,何其幸也!

就没有粮食收割!”

    “所以,他们只能指望后年夏天的麦子。到后年夏天啊,朝廷赈济他们不是半年,最少应该是一年半才对!”

    “那么,既然指望他们回家乡恢复生产,就不能再让他们只喝粥,这样的话他们没力气,生产无法尽快恢复,后年的麦子都不够他们自己吃了,那就可能要赈济到洪武七年!要是这么算,就是两三年!”

    “这还不算。既然一定要把他们送回北方种地,那么赈济粮就要运到北方,运输距离大增,这路途遥远,路上的消耗就会加大,一前一后,又要多出好几百万石赈济粮食,最少!”

    李签说到这里,很多大臣都反应过来。

    可不是这样么?

    大多数人都想简单了啊。

    原本以为,最多赈济一年半载,可听李签这么一分析,竟然是一年半最少,甚至要两三年!路上的消耗,也远比预想的多的多。因为到时还要运到北方去。

    这么一算,竟然需要几千万石粮食赈济!

    这个代价,实在太大太大了。

    太吓人了。

    就是李洛,之前也没有算明白这笔账。

    李签的话还没完,“人喝粥可以,可是盐不能少。五百万人,两年要消耗多少盐呢?将近两百万石!虽然大唐盐政清明,盐务官营,盐价远比宋元便宜,可这些盐,仍然要几百万银元。”

    “生产恢复之前,他们都处处需要朝廷赈济。除了粮食和盐,还有取暖,布帛等物,还要居住安置,杂七杂八,能多出很多难以想象的支出,这些乱七八糟的开销加起来,两千万根本打不住。”

    “下官算过,要完成五百万北方百姓的赈济,朝廷要赈济最少一年半以上,统共要花费的钱粮,前后大概在八千万以上!”

    八千万以上!

    这个数字,吓了众臣一跳。

    大唐洪武四年的正常国库总收入,都没这么多。

    这么一算,大唐国库好不容易积攒的钱粮,会一扫而空。而且明年后年还要勒紧腰带过苦日子。

    李签还没说完:“宪台相公,下官这笔账,绝对不会算错。只会算少,不会算多。如此大的代价,难道是大唐应该承受的么?”

    “所以,下官才主张,干脆不赈济,应该用武力阻止流民南下。流民只要南下,就视同元军,迎头痛击,将他们赶回北方。大唐,不是他们想来就来的地方。”

    这一席话虽然说得很是冷血,可龚侃竟然无言以对。其他大臣虽然心中不快,可也觉得李签说得未尝完全道理。

    实在是代价太大了。

    “大鸿胪,这笔账,未必就是你这么算的?真有八千万这么多?”林必举神色凝重,“你给陛下好好说说,真没有算错么?”

    他算的赈济数字,比李签小多了。他仍然不太相信真有这么多。


    李签举起玉笏:“陛下,皇后陛下,太上皇陛下,太子殿下,还有各位相公,李签绝无虚言啊。倘若真要赈济数百万流民,最少要花八千万。因为,这不是一般的赈济。”

    “臣当年在高…东州时,元军东侵,也是冬季,数十万百姓被逼的南迁。当时,臣就是参与赈济的官员。那场赈济前后花了两年功夫,耗费钱粮八百万。当时高丽国库耗费一空不说,李氏和金氏等数十家世族,还拿出大量钱粮借给王廷。”

    为何高丽王当年这么好心要赈济几十万南下的北方高丽百姓?

    很简单,怕难民造反,因为当时高丽精兵被元军消灭了,无法镇压流民,只好忍痛咬牙赈济。结果花干了国库不算,还欠了门阀一屁股债,好多年才还清。

    要是当时有一支大军在手,高丽王廷宁愿镇压,也绝对不会赈济。

    另外一个高丽大臣金崇信也出列道:“启禀陛下,李签之言属实。倘若是百十万人往一个方向逃难,又是冬季,那么赈济所费,会暴增数倍。”

    为何高丽大臣知道,汉人大臣就不清楚?

    因为他们还没有遇见过这种赈济。

    之前的赈济,流民来自四面八方,群体也比较分散。并不是某个地区的人口大量的集中的突然往一另一个地方迁移。

    两者不同之处在于,一般流民只是到处流浪找食物,不会走的太远,吃饱了就自己回去种地。而后者,则具有集体大移民的性质。

    一个地方的人口空了,而另一个地方的人口暴增。由此带来巨大的社会生态灾难,引发一系列的长期的影响。

    唐廷汉人官员大多很年轻,多是底层出身,经历和眼界还真比不上李签这样门阀出身的政客。

    “陛下,赈济流民代价太过巨大,实在是大唐难以承受之重。臣请以社稷为重,阻挡流民南下。他们虽是汉人,可毕竟还不是大唐百姓。大唐不救他们,这后世史书也无法苛责什么。”李签道。

    谁知,李洛却毫不犹豫的摇头:“李卿,你虽然所言有理。可河朔数百万汉家百姓,乃是华夏后裔,炎黄子孙,朕就算付出再大代价,也不能不管!”

    李洛神色坚定无比,“朕不光是大唐的皇帝,更是华夏子民的皇帝!钱粮事关社稷,的确重要,可数百万河朔汉人,更是重于泰山。朕意已决,接纳流民南下,无论忽必烈什么花招,朕都以民为本,岿然不动!”

    林必举和龚侃等大臣顿时热泪盈眶,不由自主的一起下拜:“陛下…陛下真乃…千古圣君!”

    “天下人有此君父,何其幸也,何其幸也!”归唐不久的艺寺卿关汉卿,更是泪流满脸,“天下真英雄,不会再发广武之叹了啊!”

    李签也叹息这着跪下,“微臣惭愧万分!陛下之心,感应上苍,春风化雨,实不是微臣所能蠡测啊。”

    皇帝的胸怀,实在让所有臣子都心生感动。

    “好了。都起来。”李洛淡淡说道,“先说军务。要接纳数百万流民,军务大略也是关键。至于北伐,就不必再议。”

    林必举和杨汉明等人虽然是臣,对军事不在行,可也明白,此时仓促北伐,风险实在太大了。

    作为大唐宰相,他们深知唐军的弱点。

    “陛下。”林必举出列,“当务之急,一是赶紧加强防务,二是做好接纳流民和赈济准备。”

    “陛下。”兵部尚书都烈出列,“眼下黄河之南淮河之北,不算洛阳禁军,大唐有重兵十八万七千余人,大半布置在黄河南岸。平时用来防守绰绰有余,可要是应对几百万流民,谨防元军趁乱南下,则还不够。”

    “臣请旨,立刻发动南岸州县民兵,协防黄河,维护秩序,一面流民无法控制,造成大乱。”

    李



  
武猎推荐:  神洲药主  长夜国  大夏伶仙  演天  
随机推荐:  洪荒之鲲鹏绝不让位  我怎么又火了  桃源俏美妇  人仙百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搜"葬元"
360搜"葬元"
语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