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速中文网 > 军事小说 > 从李元芳开始 > 第一章 我是李元芳

第一章 我是李元芳

,贵人提携。

    颜值稳定,硬汉风格,堂堂正正。

    智商不低,粗中带细,不好糊弄。

    最差的是家世,边陲之地,当兵起家。

    平心而论,这个属性很不错。

    李彦松口气,至少有了几分自保的力量。

    但他很快发现,年纪不对,年代也不对。

    他今年才十四岁,神情俊爽,便若成人,年代不是武周时期,而是高宗咸亨二年。

    也就是公元671年。

    这一年,大唐皇帝是李治,武媚还在乖乖当皇后。

    这一年,狄仁杰正在太原当法曹,已经干了十几年。

    这位未来的名相,要在基层干满十房四宝都是上品,一边研墨,清香散出,提神醒脑,一边问好,眼睛扫过李彦学案上惨不忍睹的学具,则安慰道:“元芳真是风物简朴。”

    李彦笑道:“早,三郎说话好听,真是高情商。”

    这位同窗叫康达,比李彦还小两岁,家中排行第三,性格文静,在班上与他关系最好。

    康达习惯了李彦用词的古怪,但还是一本正经的强调:“我绝非夸谈,元芳为人勤勉,笃静好学,来日会有一番成就的。”

    “哈,承你吉言!”

    李彦叹了口气:“不过我们凉州士子,不比六学二馆,想要高中,很是艰难啊!”

    “我们州县学子,通过州试,获得文解,才能随贡入都,而六学二馆的学子,于本学内考试,就能参加省试……”

    康达闻言深有同感:“如此倒也罢了,更可虑的是,朝中偏厚,咸亨元年五十四位进士,天下各州英才仅得三席!”

    咸亨元年是去年,这一科录取了五十四个进士,这数目跟后世动辄数百没法比,但已经破了纪录。

    隋朝的科举完全是摆设,三年出一个进士,到了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平均每科进士人数在十人左右,最少的一科就录了三个。

    李治继位后,数目略有上升,去年那科正是大唐开国来最多的。

    结果州县学子只有三位得用,其他全是出自六学二馆。

    那么有人就要问了:怎么加入长安的六学二馆呢?


    答:有个好爸爸。

    李彦耸耸肩。

    这就是现实。

    关键是,就算成为进士,也只是获得了选人出身,可能由于家世不好,还是被卡在吏部的铨选上,穷困潦倒。

    想想宋朝考上进士,马上就有榜下捉婿的待遇,比较起来,真的差远了。

    “这就是平民百姓,在唐初学文的窘迫啊!”

    “寒门士子出头?呵呵,寒门也是门!落魄的高门士族,和老百姓有关系吗?”

    “博士到!”

    正巧这时,老师来了。

    在唐宋,把对职业有专门精通的人称为“博士”,如律学博士,算学博士,府学、州学、县学博士等等。

    走进来的这位老师,就是县学博士,教授官。

    博士规行矩步,儒者气象,开始授课:“今日读《通玄经》。”

    《通玄经》是道家典籍,在一众教材里并不算热门,在凉州这里,并不是人人都有。

    康达从书囊里取出课本,李彦则是摊开纸,准备硬抄。

    “圣人天覆地载,日月照临,阴阳和,四时化,怀万物而不同……”

    “此言之意,是圣人效法天之无所不覆,地之厚德载物,日月之无私照耀,四季之更迭变化,胸怀万物而修持自我……”

    博士诵读一遍,立刻讲解,语速很快。

    在一片沙沙声中,众人奋笔疾书,记得很辛苦。

    等到一篇讲完,博士起身检查。

    扫过一张张学案上的字,博士眉头微皱,露出明显的不喜。

    太差了。

    别说少数没有课本的,就连有《通玄经》的学生,解释也抄的磕磕绊绊,跟不上节奏。

    博士不会觉得是自己的问题,只认为孺子不可教也。

    直到李彦面前。

    那纸



第一章 我是李元芳  
兴霸天推荐:  主神竟是我自己  大宋神探志  诸天我为帝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召唤天骄  天骄卡盟  无限打工  
随机推荐:  吞噬古帝  那些突然穿越的朋友  杨氏仙路  云烟神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搜"从李元芳开始"
360搜"从李元芳开始"
语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