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立。

    贾立自视甚高,面对关靖泽这种挑衅自然是摩拳擦掌地迎战。结果就是郑驰乐的书架越堆越满、贾立跟老友和长辈们往来的信件越来越厚、关靖泽也不得不钻研得更深——这样反复地循环,夹在中间的郑驰乐乐呵呵地跟着两边学东西学得不亦乐乎。

    于是方海潮就在郑驰乐的书架前发现了许多最新的理论著作、时事评论以及影印的案例存档……

    郑驰乐注意到方海潮目光盯着什么地方,立刻解释:“……这是贾哥的。”

    贾立在方海潮面前没怎么说话,始终伪装成隐形人,不是他怯场,而是他在跟别人接触前习惯先观察再接近。

    听到郑驰乐把事情往自己身上推,贾立瞧了他一眼。

    虽说这些书和资料都是贾立弄来的,可要不是有他和关靖泽两个怪物在,他也不会卯足劲去琢磨。其实到了后面他已经意识到郑驰乐和关靖泽在那一唱一和就是想榨光他的脑力,可他一直当做没发现。

    因为他觉得这种共同进步的状态挺好的。

    贾立说道:“都是长辈和朋友帮忙找来的,平时忙完了就拿来看看。”他没忘记卖掉郑驰乐,“郑乡长也看了,还写了不少心得。郑乡长不拿出来给方厅长看看吗?”

    郑驰乐:“……”

    贾立和关靖泽都是理论好手,只有他需要好好打磨,动笔的事情自然是他来干的。

    这家伙还真是一点都不肯吃亏!

    方海潮听着他们相互出卖,被逗笑了。别的年轻人到了他面前都会争相表现自己,他们倒好,只差没把他当成洪水猛兽。

    方海潮说:“乐乐你就给我看看吧,难道在方叔面前你还想藏私?”

    郑驰乐说:“其实我只是负责整理,里头的内容有靖泽的想法在、有贾哥的想法在,还有很多其他人的意见在里面,可不是我一个人想出来的。”


    这是大实话,他们都理解不了的问题就会向外求援,很多论点都是综合各方观点汇聚起来的。

    郑驰乐的记录其实也就是他的学习笔记。

    方海潮点点头,对他的实诚很是欣赏。

    等拿过郑驰乐记录的内容翻了一会儿,方海潮就把它合上了。

    他经验丰富,扫起这些结合了实际案例来分析的内容来也很轻松,他看得出郑驰乐几人对有些方面的理解还不是很透,毕竟没实际运作过,盲区肯定会有的。但除去这些不足,对于郑驰乐和关靖泽这样的官场新丁而言已经非常难得。

    更重要的是这件小事情体现了郑驰乐和关靖泽在人脉经营方面的殷勤。

    不管是不是有意的,他们这个切入点都挑得很好。对于来信请教的后辈,一般人虽然不至于立刻就另眼相待,但总归会留下点儿好印象;而在同辈之间他们经常发起论题,每开展一论讨论,他们之间的交情就更深一分——渐渐地,积极展开“笔谈”的人就不仅仅是他们自己了,其他人碰上问题也会想起他们来。

    这就跟青花乡和榆林乡越来越密切的往来一个道理。

    方海潮想起了如今医学界里头那个无形的网络——以《国医新志》为枢纽的一批华国医学界核心人物。他知道这个杂志最开始就是由“笔谈”演变而来,“笔谈”慢慢发展成了多元化的往来:电话通讯、网络通讯、刊行核心刊物等等。

    《国医新志》明显是仿照了《医学平台》的模式,意在建立国内医学交流的稳定大平台。

    而《国医新志》的主创人之一就是郑驰乐的师兄吴弃疾。

    郑驰乐这个师弟明显是照搬师兄的做法,只不过一切都才刚起步而已。

    方海潮原本还想提点郑驰乐几句,可看了一会儿就知道郑驰乐不需要自己提点。给郑驰乐当指路人的人已经太多了,方海潮觉得自己不必瞎掺和。他笑着拍拍郑驰乐的小肩膀,让他坐下跟自己聊天:“在这边的生活苦不苦?”

    郑驰乐说:“我要是说不苦那肯定是撒谎,这边的通讯太落后了,跟外面联系时有点麻烦。不过苦归苦,学到的东西也多,日子过得踏实。”

    方海潮笑了:“这心态不错!”

    郑驰乐也不骄傲,转而问起方海



第140章  
春溪笛晓推荐:  闲唐  医汉  随身系统在九零  总裁总是想演戏  朕就是这样的汉子[快穿]  总裁,别闹!  小领主  
随机推荐:  东瀛怪诞创造时  柯南里的克学调查员  我有一座聚财阵  洪荒:开局成就人族大帝  遮天:从吞天魔罐开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搜"重生之医路扬名"
360搜"重生之医路扬名"
语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