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代笔。只记着家书内千万别泄露军机大事。”
平阳长公主及孙伯谷两兄弟见状,展颜附议道:“既是这样,也算上我们罢。”
只可惜薛衍四人纵然尽力施为,但兵卒众多,总有苦等半日也排不上的。这些人心内一合计,生恐守在这里白白耽搁时间,遂悄悄离开至营中寻找识字者帮忙写家书。
薛衍的本意只是想帮助这些给他送别的人捎带封家书回家。却没想到众将士回营求人时消息走漏,以致闻讯而来者越来越多。闹到最后,甚至连魏无忌、颜钧集等高层将领都惊动了。
得知营中将士哗然的原因,诸位将领默然。颜钧集皱眉说道:“大军即将启程,薛小郎君却弄出这般动静,恐怕不利于稳定军心。”
颜钧集思虑周密,自然明白薛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他更知道什么叫人心叵测。自古人不患寡而患不公,朝廷大军启程在即,薛衍这些举动固然满足了一部分将士的思乡之情,但是他却勾起了更多将士对于亲人的思念。到时候大部分将士的心愿不得满足,暗生怨怼都是小事,只怕更有人借机滋事,不利于掌权者的管理。
况且……颜钧集不动声色地看了卫国公一眼,他更怕薛衍是受人影响,有意邀买人心。
听闻颜钧集的质问,卫国公薛绩不着痕迹的皱了皱眉。
镇国公魏无忌同鲁国公蒋志则相视一笑,魏无忌开口说道:“薛小郎君生性纯善,想必是不忍见将士们思乡之苦,所以才想出捎带家书一事。至于后来人口口相传,越聚越众,想必薛小郎君事先也未曾想到。不过薛小郎君此举倒是提醒了我们……”
“……幽州乃大褚边陲重地,幽州大营的将士们经年累月戍守边塞,更是辛劳。此前又立下平灭燕贼的功劳。虽然朝廷已有奖赏,但是钱帛之物到底不比亲人相聚的情谊。碍于将士们的职责,叫他们亲人相聚之事不必想了。但是年节之际代为传送家书,让他们得知家人的只言片语,说起来倒也是我们统兵将领对待将士们的体恤之情,且更能彰显陛下的仁德。不知诸公以为如何?”
镇国公话音刚落,别人犹可,卫国公薛绩率先开口表示赞同。鲁国公跟卫国公相交莫逆,自然也跟着附议。其余将领无可无不可,更不会为了此等小事得罪三位国公,因而也都附议。
颜钧集见所有将领皆不以为然,更不好开口反对。因而建议道:“既然如此,那我们今日便不走了。等待营中将士的家书写好交付上来,我们再启程。只是这样便要耽搁时间了。”
鲁国公豪气的一摆手,粗声粗气的道:“不过一天半天而已,耽误不了什么。”
卫国公更是展颜笑道:“我听说衍儿和平阳都在为将士们写家书,正好我也无事,不如回去凑个热闹。况且颜将军的顾虑也对,这么多将士要写家书,人多口杂,恐怕有人借机吐露军情大事。不如叫那些代为书信的人在信封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倘若将来出事,也好追究。”
众人听闻薛绩之言,都赞薛绩这提议乃老成之法。颜钧集见卫国公薛绩如此查缺补漏,更是没话可说。
于是朝廷大军明日启程的消息也在幽州大营内传开。
将士们得知大军晚一日启程的原因,心下感激之余,更是对诸位统帅体恤下情的决定交口称赞。
唯有薛衍懊恼自己一时冲动考虑不周,给大家添了麻烦。魏子期、蒋悍诸人窥其颜色,不免好生解劝一番。鲁国公更是大手拍着薛衍瘦削的肩膀极力称赞,认为薛衍有卫国公的“大将之风”。
因有了这么一段小插曲,次日朝廷大军启程出发时,跟在行军队伍后的行李辎重更比先前多了一倍有余。多出来的这些物资都是不能返乡的将士们借由大军回京的便利,给家里人稍带的幽州特产以及钱帛之物。
大军自幽州启程一路南下,每至一地,都会派遣兵卒至守营将士家中,将捎带的家书和年礼交与其家人。消息传出后,其余州府百姓更是扶老携幼,至官道两旁等候朝廷大军。让镇国公等人着实享受了一把“王师过境,迎君道中”的待遇。
只可惜这种“军、民鱼水情”的其乐融融在大军进入关中地界后,被另外一件惨事冲淡了。
永安元年,天下旱灾霜灾接连不断,百姓颗粒无收。纵有朝廷下旨赈恤诸州
第20章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