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泽海将院坝的几个大包全都拎了起来,说道:“爸妈,我把东西送到明哥那里,然后让他用喇叭吼一嗓子,这样就省得我挨家挨户的跑了。”
“去吧!”王素芬摆了摆手,又看了一眼正闷着头吃饭的余振川,叮咛道:“老头子,一会吃完饭就去把欠村里的钱都还了。”
“知道了。”
“咦,对了!”刚准备转身离去的余泽海猛地听到老妈说起还钱之事,连忙丢下手中的大包冲进自己房间,很快就抓着几捆钞票走了出来,说道:“差点都忘球了!老妈,这是我在银行专门兑换的零钱,就是为了方面给邻居们还钱。”
欠账还钱,天经地义。
乡下人家本来就来钱不易,若是哪个家庭还欠着外债,不要说那家人能否在乡邻当中抬起头来,日子过得就更加清苦了。
村里人为何肯借钱给余泽海家?
一方面,是余家坳村民风淳朴,余振川夫妇在村里的为人处世也做的不错;另一方面,很大的原因就出在余泽海身上。余泽海贵为村里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又顶着余家坳村“文曲星”的头衔,娃子有出息了,村民们在他的身上看到了希望和曙光,其实,这也算是一种变相的投资!
当然了,若是说得再深刻一些,其实村民们的这种自发行为和银行的所作所为,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前者重情,后者逐利!若是在你的身上看不到任何尝还的能力和希望,会有银行肯借钱给你?
做梦吧!
所以,随着余泽海学业有成,更是步入了工作岗位后,清算家里的那些陈年旧账,余振川和王素芬一直都在努力的张罗着,也是他们如鲠在喉的一个心结。也正因为如此,清算家里的陈年旧账,更是余泽海返乡后的第一目标!
在村里,余泽海打小就是一个翻上翻下的皮娃,不仅能上山爬树捣鸟窝,下河摸鱼捉泥鳅,就连他家里有哪些东西,又搁置在哪个位置,余泽海闭着眼睛都一清二楚。在父母床头的一个抽屉里,就有一个老旧泛黄的日记本,上面大多是父亲记载的余氏宗族的一些琐事,也有天干地支六十花甲子,更有《易经》的摘录片段等,甚至,余泽海还看到了好几首那个时代盛行的红色歌曲。
于是乎,在余泽海回村的当晚,他就偷偷的潜入父母的寝室,再次翻看了那个日记本。
果然!
就在那个日记本背面倒数第一页纸上,就详细记录着哪年哪月哪日,从村里哪家借来了多少钱。当余泽海看着上面记载着的一条条数据时,他的心里又是一阵酸涩,眼眶中的晶莹又开始打转。在这些账目中,最多的一户也仅仅只是两千块钱,最少的只有二十块,至于其他人家,基本上都是百儿八十块的……
话说,在外面的繁华大都市里,二十块钱够干什么?别说区区二十块钱,即就是给你两千块钱,够不够每个月的房租费和伙食费开销都是两说呢。但是在乡下农村,二十块钱买回来的盐巴酱醋,却足可以供应一家三口人的家庭吃上大半年。
因为农户人家,吃得粮食是地里种的,吃得蔬菜是地里栽的,就连吃得油都是拿自家种的油菜籽榨的……虽然来钱不易,但是花钱的地方更少。故而,千万不要小看区区二十块钱,还真是有着大用途的。
余泽海拎着大包小包来到村长家,一进门就大声喊道:“明哥,我把村里采购的东西全部买回来了。这里有各家各户的名单,麻烦你用喇叭喊一声,这样我就省得挨家挨户去跑腿了。”
“三爷爷,老伯!”看到闻讯赶出来的余良厚和余振华,余泽海连忙打了声招呼,说道:“对了明哥,一会我还有件很重要的事情找你商量商量。”
其实余泽海想过借机将家里的外债还上了,而且他还知道,自家账单中那一笔两千块钱的,就是眼前的村长家。只不过,像这种事情还是交给自家老爹去忙活吧。农村人虽然落后贫穷些,但该有的讲究还是有的。就比如像借钱还钱这些事吧,那可都是大人们、或者说是一家之主才应该干的事情,余泽海虽然已经成年,但是在那些老辈子眼里仍旧只是一个孩子,所以,有些事情自然不能越俎代庖不是么?
“小事情,没有问题!”余泽明伸手拍了拍余泽海的肩膀,咧嘴嘿嘿笑了笑,说道:“你先进屋坐着,我去去就来!”
第二十六章 家里的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