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推开门,走进去。
此时的会议室乱哄哄的。
一群他不认识的外国人,正围着一台机器人原型。
几名礼仪小姐,从陈灿手中接过水,摆在桌子上。
没有人在意他的存在。
那些科学家都目不转睛盯着眼前的一切。
“实在是太了不起了,”一名金发碧眼的西方男子说“我不说别的,至少从材料领域来说。灿金科技领先世界至少三百年……”
“何止三百年,”他身边另外一个男子摇摇头,“材料学的根本,涉及物质的性质及其在各个科学和工程学领域的整合应用。其中还包括微观结构,宏观性能等多个跨学科的领域。今天,我们看到的一切,说明这不是时间能衡量的……”
说话的人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他是斯坦福大学的终身教授,美国科学院的院士。
他看着机器人原型,从机器变成人,又从人变成机器。
以手触摸他皮肤的质感。
瞪大眼睛,惊叹“难道真有外星人?否则华国怎么会有这么先进的技术。”
另外的科学家也不由得诧异。“真是奇怪,是什么让他这么快进步。”
“我不知道其他的,但我觉得微型核聚变,不太可能。”
“不可能?”有人问。
“人类目前可控的核聚变,还不是微型的,也只能控制101一秒,怎么可能突然达到这么大的突破呢?而且还是华国,我们有过合作,他们似乎并没有这样的技术。”发出质疑的是利物浦大学的佩尔教授。
陈灿知道,他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曾经发现过氘在核聚变过程中的稳定作用,并且引导了与华国的合作。
“量子芯片也是如此,除非见到使用中的,否则我总感觉这是个骗局。”这次说话的人是贝尔实验室的主任约翰塔尔德罗,他也是量子计算的专家,诺贝尔奖获得者,
“我所知道人类目前能同时控制的光子,最多不超过几百个,而华国竟然能控制几百万颗?我诚然他们在这方面技术进步,确实突飞猛进,可要说几百万个,我很难相信。”
最后一个人更是做出总结。
“可是以核聚变作为几百万颗光子同时运行的能量支撑,又用几百万颗光子控制了核聚变的安全性,再用先进的材料防止辐射,能把上述的一切,做成实体,实现出来,这个家伙不太可能是华人,甚至不可能是黄种人。”
“可事实上,他就是华国人,叫陈希灿。”
听着这些诺奖级的人物,议论纷纷。
有质疑,有褒奖。
陈灿在他们身后坐下来,觉得说什么都正常。
直到第一个人发现他,惊讶的叫出“陈先生?”
陈灿这才微笑着起身,面对无数嫉妒,又怀疑的目光,平静的和他们握手。
“对,我就是陈希灿,”接着他说道“欢迎来到灿金科技,接下来由我来为你们介绍灿金科技……”
。
第十七章:我就是陈希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