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算,一个匠人,加工完所有的步骤,那需要的时间,可是现在时间的12倍,众多人分工合作之下,整体效率提升了十几倍的。
听到了这个结果的,韩琦很高兴,如果这个工作效率提升10被以上,那么整个北宋的工厂效率整体提升5成的话,北宋的财政收入,大概会提升7000万贯左右的,这笔钱真的不小,跟定海军之间的差距,不是小数字能够抹平的,需要慢慢来,不能太着急了,
可是在木器上面取得了收获的时候,转而到其他的产品上面的时候,韩琦有些懵了,从定海军哪里购买的设备,他们只会按照设备的布局和运作来生产,根本无法改动,这就对产能提升有很大的制约,如果说,只是对木器的改变的话,也提升不了多少。
北宋这些年,也不是一点发展都没有的,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之中,也总结除了一些东西,在定海军提供的机器的基础上面,进行了一些的改进,比如说,仿造建设了一些工厂,这些工厂,在整个工厂的领域之中,只是占据了3成,可是这个让韩琦看到了希望,只要这个改变,哪怕只是3成,提升也是3成,那么北宋的财政收入,会在现有的基础上面,再提升好几个档次,比如说,提升1000万,甚至是2000万贯。
可是韩琦的想法是美好的得,现实却是无情的,在小范围还好,一旦到了大范围,比如说,零件很多的前提下,很难一样的。
除非是木器坊的这种,本身就熟悉的工人,不熟悉的工人,每个人的手艺都是差不多的,制作出来的东西,也是似模似样,却组合不到一起。
一个人做的零件,只能够用在自己的物品上面,这是绝对没问题的,一旦每一个人做一个,根本组装不到一起来,勉强装起来的,整体的性能,也真的算不上很好。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韩琦找了很多人来了解,甚至一些仿制的人,可是这些人也真的是说不出所以然来,最终,把根找到了木器坊的身上。
木器坊经过了韩琦的提点,开始使用这种方法,并且迅速推向的整个木器坊,短短的时间之中,就发现的,效率提升了很高,却也遇到了同推广一样的问题。
不过木器坊还是找到了解决的方法,那就是经验比较丰富工匠,可以大规模的减少这种事情的发生,具体的原因,还不清楚,但是整个效率来说,没有预想的那样,提升10倍以上的效率,只是提升的五成左右。
对于木器坊这样,拥有数千工匠的大作坊,提升五成左右效率,已经相当的可观了,不但生产的东西,大规模的增加,成本也开始下降。
这个解决方案,有些让韩琦头疼,他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总不能把人集中到一起,先按照原来的方法逐步的熟练,等上三五七年,再采用吧,那个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难不成,是富弼没有学精,或者,这个方法,只能够应用到木器加工上面。可是富弼信中,说了各种的工厂,都是使用这样的技术,这就让韩琦有些迷茫了。
怎么想,都想不太明白,算下日子的,距离定海军的开国大典,也没有多少天了,在这个时候之中,韩琦没有必要再纠结这个问题,从某种意义上面说,学到了更好,学不到,到了定海军再说,有些话,富弼不好意思问,韩琦可以。
韩琦打定了这个主意,还真别说,真的找到了根源,如果赵信在旁边的话,还真的就能够解决这个让所有北宋工匠,哭死不得其解的的事情。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度量衡。
秦始皇的功绩,不单单是统一天下,更多的是树立了一个大一统的理论,天下统一了,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这个才是关键,同样的语言文字,同样的标准,才能够把整个国家和民族凝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流水线这个技术,看起来很简单,从外人看来,不过是让一个人,专注于加工一个零件,产生更好的效率,所有的机器设备,也是为了加工某一个零件作为辅助的,让效果更好。
在这个技术之中,有一个非常隐秘的地方,知道的,就知道,因为这是流水线技术的核心,标准化,不知道的,就容易忽略。
那就是统一的度量衡,在后世,应该更加细致,称之为标准化,整个流水线,甚至是整个工业区,一切的配套设施,全
第七百七十三章 应用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