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速中文网 > 军事小说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429章 叛将入川

第429章 叛将入川

    广元西军临时大寨,诸部西军忙着救治伤员,轻缺失,整顿人马,从金牛道退入蜀地的西军主力,损失之惨重,足以让张献忠两年之内都缓不过劲来。

    此番汉中一战,西军集结十三万精锐出川,张献忠的五部侍卫亲军五万众,四王手下的精锐八万众,但是现在平安退回广元的还不到两万,向南逃回青石关的张能奇,以及洋县的五千守军,恐怕也是凶多吉少。

    也就是,经过半年的汉中大战,西军集结起来的十三万精兵,耗费蜀中无数钱粮,本来欲占据汉中,然后进兵关中,与清廷争天下,但却一下折损八成,还丢失了汉中之地,可谓惨重的失利。

    西军在汉中损失了将近十万人马,当然这么多人,除了被杀,被俘以及投降的人之外,肯定也有逃入山中,与主力失散的人,但是这些溃兵,西军却很来收拢,因为汉中的粮食早就被抢了干净,加上入蜀的道路基本封死,还留在汉中的西军溃兵,想要活命,最后就只有向清兵投降,这一条生路。

    如此一来,西军实打实的损失了十万众,而豪格却能借助降兵、俘虏恢复一部分实力。

    如果再加上吴三桂、鳌拜带入汉中的五万清兵,以及大批粮草,西军因为这一败,不仅元气大伤,川蜀的局势也极剧恶化了。

    西军撤入广元之后,就地休整,大败使得大军士气降到了谷底,士卒们普遍没有了战心,特别是蜀籍士卒,遭此大劫,都人心思归,想要返回成都,然而古语云“得陇望蜀”,现在西军丢了汉中,蜀地也就危如累卵了。

    眼下,西军之中,张定国,昏迷不醒,张文秀也受伤不轻,定北王消息不明,所有的担子就落到了张可望的身上。

    广元城,大西皇帝张献忠的临时行在,张可望匆匆过来商议,防守蜀地的策略。

    他被人领到一处大堂内,张献忠未到,但左相汪兆龄与几位大臣已经座到了两侧,他们见张可望进来,纷纷见礼。


    张可望与众人拱手,却独对汪兆龄冷眼相待,他冷哼一声,“误国佞臣,害我十万将士,还有脸面坐于堂上?”

    汉中西军原本凭险而守,御敌于汉中之外,凭借十三万人马,扼守险要,清军肯定打不进来,西军击退清兵,占据汉中那是十拿九稳之事,但汪兆龄谏言张献忠,行诱敌深入之策,改变西军之前的策略,放清兵进入汉中,使张献忠行险,现在西军大败,张可望自然把帐记在汪兆龄的身上。

    汪兆龄脸色一会儿青一会儿白,怒视张可望道:“平东王,汉中之役,是万岁的决策,平东王是再质疑万岁吗?本相一心为了大西,为了万岁,本相害了十万将士,到不如诸王作战不利,辜负了本相和万岁的期望。”

    汉中战败,丧师失地,这么大的锅,汪兆龄可不会背,他向上拱了拱手,扯起张献忠这面大旗,立刻让张可望无言以对,只能一挥衣袖,冷哼一声,在他的位置上坐下。

    堂内顿时陷入一阵沉默,片刻后,张献忠到来,众人一起行礼,才打破沉闷。

    “汉中乃蜀地屏障,今朕于汉中大败,蜀中必然震动,而清廷亦会虎视眈眈。”见礼之后,张献忠让众人坐下,然后直入主题,“诸卿谁有策略,助朕安内攘外。”

    大西入蜀之后,在左相汪兆龄的主持下,继续推行打击士绅的策略,对蜀中大户,士人杀戮甚重。

    古语云,“绅为一邑之望,士为四民之首。”士绅是古代王朝的根基,他们掌握绝大多数资源和权利,大西打击士绅,自然得不到士绅支持。

    历史上,张献忠在蜀地两面作战,既要对付清兵,又要应对明军,以及士绅阶层的叛乱,但现在大西与明朝达成默契,川东重庆府的明军,并没有进攻大西,而明朝也没有支持蜀中的叛乱。

    蜀地虽然表面上平静,但大西毕竟没有得到士绅的承认,内部的危险依然存在,之前张献忠兵力雄后,能威慑蜀中,士绅不敢有什么想法,但现在汉中一败,内部难免就会有不稳定的因素出现。

    再者清兵在汉中取胜之后,肯定图谋全川,豪格、吴三桂携大胜之势,攻蜀已是必然,而现在西军却精锐丧势,兵无战心,局势可以危如累卵。

    张可望对局势早有思考,他起身道:“父皇,儿臣以为,安内之事易也。只需与明朝正式



第429章 叛将入川  
甲申国变,天子殉国,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此天下板荡,胡虏欲图神器之际,华夏大地岂无忠臣?青州城下虏兵围城,和托劝降曰:“王士衡,降了吧!战到此时,汝以尽力!”扬州孤城,多铎射劝降信于城中曰:“将军若降,可拜公侯也!”南京城内,钱谦益言:“今大势已去,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士衡当知兴废,为自身计,不如早降,如此大官可得矣!”王彦怒曰:“此非汉家王朝更替,乃胡虏南侵,非亡国,乃亡天下也!吾士大夫,世受国恩,食朝廷之禄,行忠君之事,岂因个人生死,而无视衣冠存续耶?”南明风雨二十载,多少忠臣义士举家阖门而死。本书不YY不种马,带你回残酷的明末,去看那段血淋淋的历史书友群160522963 推荐:  
随机推荐:  重生之时代先锋  妖龙古帝  收集末日  玄尘道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搜"崇祯十七年秋"
360搜"崇祯十七年秋"
语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