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能获得极大的提升。
那么,获得信任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说起来有些难以置信,曾经在中世纪充当科学发展障碍的宗教到了东方,却是先进科学传播的带头人。每个传教士来到中国,都要竭力搜肠刮肚,将西方的知识传播到东方,以此成为敲门砖,首先获得士大夫的认可,最终获得当局掌权高官的青睐。毫无疑问,此前的徐光启就是一个杰出的代表。
只可惜,徐光启早已仙逝,这几年汤若望困顿于此,也都感觉苦闷,看不到希望。
此刻得到这个机会,如何会放过?
就是此刻见南怀仁行险,也顾不得了。只有让皇帝陛下认识到他们传教士身上拥有的价值,传教的任务才能获得发展。
“经度问题……我恰巧有所知晓。”南怀仁顿了顿,娓娓道来。
相较于纬度较为容易用象限仪通过测量星体高度获得纬度,经度测量的难度就大多了。
因为地球一直在转,没有任何天体能够用来直观地显示经度的差异
“但是,有一种办法,却是格外简单!”南怀仁说罢,信誓旦旦:“这就是钟表法。地球十二个时辰自传一周,一周三百六十度,一个时辰就是三十度。只需要测量出两地时间差,便可以明白经度多少。只需要简单的估算一下航行时所处的时间,再对比基础时间点的正确时间,就可以确定出海船的经度位置!”
李天经闻言,顿时恍然大悟。
南怀仁身边另一个天主教徒,汤若望的徒弟李祖白听了,更是忍不住惊叹道:“如此上佳妙法,我怎么没想到?”
“这一点,一百二十余年前的荷兰人伽玛弗里西斯便提出过了。只需要制作出一台钟表始终保持阿姆斯特丹的时间,然后带到船上测定当地时间,对比时间差便可以得出经度差,从而通过运算,得出航海时所处的经度。”南怀仁说罢,忍不住去打量朱慈烺的眼神。
通过传播西方的知识,南怀仁在不少明国士大夫的眼中都看到过惊异、不可思议、惊叹的表情。当然,也少不了那些说酸话,嗤之以鼻,认为这是微末小道的道学先生。对于这样的人,南怀仁倒是很明白。
这些人根本就不是自己的目标群体,他们既然对西方的自然科学不感兴趣,不为认同,那就不会了解到这其间蕴含着的巨大价值。
但显然,这一位皇帝陛下不是这样的人。
不管是崇祯皇帝还是这一位新的伟大皇帝,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务实。
崇祯皇帝的务实还是比较简单的,只是让汤若望去督造火炮,因为他们明白西人有造火炮的技术,格外厉害。
同样,朱慈烺也看出来了西方人在自然科学上的造诣。为此,南怀仁相信,朱慈烺也一定能明白钟表法的意义有多么深刻。
尤其是这种简单易懂,又蕴含着巨大技术含量的事情,更是适合用来震撼这个明国的皇帝陛下。
只可惜……
朱慈烺却悠然的对视上了南怀仁的目光,依旧平静,从容,不疾不徐,不仅带着那种仿佛刻到骨子里的自信,更有一种颇为玩味的眼神。
这样的眼神,让南怀仁预感到了不妙。
只听朱慈烺道:“的确是个上佳的思路呀。”
李祖白眼前一亮,他听出了朱慈烺的赞赏。但汤若望是见多识广,经历得多了,不再年轻,不再单纯,听出了其中不一样的意味。他扯了扯南怀仁,不让他继续着急开腔。
果然,朱慈烺道:“只可惜,就是这么上佳的思路,一百二十余年了,却依旧没能做到。”
汤若望叹息道:“圣明无过天子。尊敬的皇帝陛下,这并非是我们有意欺瞒于您。实在是想要制造出一台精确不受海船晃动影响的钟表太难了。”
对此,朱慈烺表示理解。就是大明,想要认时间,也是依靠日晷呢。
想起这一点,朱慈烺却忽然间想起了一个后世中流传的清人故事。
英国使者打算给慈禧太后送一个礼物祝寿,鉴于当年马尔嘎尼觐见时被乾隆皇帝批的一无是处,认为中国之大,无所不有。于是英国使者便到了一个格外别致的东西:时钟。
后世虽然钟表满天飞,石英表电子表都是廉价。有了手机电脑
第九十六章:初见汤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