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速中文网 > 玄幻小说 > 明鹿鼎记 > 【1008 关宁锦防线的前世今生】

【1008 关宁锦防线的前世今生】

不复存在,随后就是清军绕过关宁锦防线的五次入关。

    此时战略态势已完全不同,清军打通了两翼,处于非常强劲的进攻态势,对辽西形成了钳形攻势,辽西成了绝佳的围点打援之地。

    明朝的最佳选择是优先保卫关内的京畿安全,重中之重是加强蓟州、山海关防线,即使清军来攻,在家门口自己的主场决战,后勤和援军都有保障,也比远在锦州的胜算要大。

    魏忠贤在这一点上,头脑思路是很清晰的,与韦宝不谋而合。

    还死抱着锦州,实质是陷入了“衔尾蛇困局”,如此一来,松锦之战被吃掉六万精锐的结果是必然会发生的。

    实际上崇祯对此也不是不清楚,他也曾和大臣讨论过要不要收缩,军队将领和兵部文官也多次有人上疏提出放弃锦州转而加强蓟州防御。

    至于为什么这个决策始终没有做出来,有个词叫“沉没成本”,投入巨大,尾大不掉,围绕辽西在边军和朝堂已形成了非常庞大的利益集团。

    从崇祯优柔寡断的皇帝生涯看,崇祯就不是一个有睿识的君主。

    在韦宝看来,天启皇帝和魏忠贤的水平是有的,至少完爆崇祯。

    天启皇帝朱由校的可能天赋比不上他爷爷万历,万历是懒但水平高得很。

    但朱由校比他弟弟崇祯高了不知道几个段位。

    朱由校从十六岁当上皇帝,在位短短七年就能把那个糊涂爹泰昌一个月就砸坏的摊子给重新支起来,已经殊为不易。

    朱由校在大方向上有主见,对军事问题不外行,对关外情况非常了解,对解决后金问题很有耐心;懂权力制衡之道。

    《熹宗实录》看下来,会发现他和他爷爷一样,抓大放小、拉一派打一派也算有一套。


    具体评价天启得分两个阶段,刚登基时东林众正盈朝,天启不仅被忽悠而冤枉了熊廷弼,关外还因东林大草包袁应泰的上任而连丢两阳,直至东林大佬叶向高的得意弟子王化贞丢失辽东的最后一座重镇广宁,明朝彻底失去辽东,可以说情势糜烂。

    然后天启关门放狗,清洗内政,宁锦之战后辽西也开始收缩,后金虽拿下了广宁,但后勤和兵力的短板使其一时间无力深入辽西走廊长期作战,追击广宁溃军时便因“大清兵追逐化贞等二百里,不得食,乃还。”

    充分表明了当时后金军如沿途无可抢之粮用于补给,便很难独自支撑几万人的长距离行军作战,在后勤距离上有着致命的短板。

    于是,明朝开始重回熊廷弼正面收缩拉长后金补给线、两翼钳制压缩后金战略空间、后方袭扰破坏后金统治秩序的正确策略。

    宁远之战时高第要求前线明军将锦右的人和粮全部“归并宁远”的命令,正是这一策略在正面的体现。

    如果不了解这一策略的背景和后金的作战特点,就很难明白为什么王在晋、高第、王之臣连续几任经略,甚至是从蓟辽督师位置上卸任的孙承宗都主张放弃锦右地区,因为这是用惨重代价换来的血的教训。

    幸运的是,天启在宁锦之战后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策略的正确性,把那位“兵法有进无退”的军事家赶回了家。

    天启犯下的最大错误是,为了应对东林挑起的失控的党争,放出魏忠贤咬人时自己对局面也有所失控,魏忠贤下手太狠,手段残酷的同时亦牵连过广。

    比如杨涟,虽然弹劾魏忠贤的奏疏显得心胸狭隘、且影射了宫内之事而政治上极不成熟,但作为泰昌的托孤之臣,这个人的忠诚和清廉毋庸置疑,他既是东林可也是立场坚定的帝党,其品行操守比左光斗及后来的韩、钱等人不知高到哪儿去了,所以罢官流放或者关几年怎么都行,无论如何都是万万杀不得的。

    这叫政治斗争扩大化。

    和万历比起来,天启在这方面要稚嫩很多。

    最后,如果说万历死得太不是时候,那么天启就是死得太早。

    这爷孙俩随便一位晚死五年,后金都崩了。

    因为他俩死的那一年,后金都在明朝几经折腾才形成的正确战略的压制下,开始陷入极大的困境。

    万历末,熊廷弼稳住了局势,沈阳固若金汤的同时,正



【1008 关宁锦防线的前世今生】  
轩樟推荐:  萌皇  崇祯盛世  《最猛三国》  甲午崛起  
随机推荐:  红龙传记  我的八零年代  末日崛起  巨门卷  重启全盛时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搜"明鹿鼎记"
360搜"明鹿鼎记"
语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