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又一位院士大犇
陈咨觉得这两人其实真要打听,这些项目还真保不了密。
毕竟军防工程大和陈咨合作的,给陈咨兼职工作的教授不在少数。
就大概介绍了下目前的研发项目和未来将有的研发项目。
两位大犇知道了陈咨的动力机械研究所的汽车研究、电子研究所的半导体和芯片,以及图形引擎,特别是图形基础数据研究的时候,就知道这些确实是特别耗费计算力的项目。
还有那材料研究所和精密机械公司,更是日常吃计算力的大户。
这些项目其实巨型机也不是必须,但是有了巨型机,至少可以节省好几倍的时间。
国内目前都还不知道怎么用巨型机来做这些事,所以面对有些研究项目的时候简直难如登天。
事实上这时候的美国和日本,汽车研发和材料分析等,使用计算机的模拟计算已经成了常例。
当国内在用土办法或者个人pc计算的时候,别人用上了小型机、大型机、巨型机,自然科研速度没法比。
这么造成的步步落后,客观上也导致了国内科研环境的跟风复制的风,因为知道就是同时开项目,也比不过,干脆直接复制破解,来的好不简单。
“我们目前的‘星河’II巨型机是和国家气象局联合研究的,原来也没有考虑过企业购买的可能,所以我得先问问国防科工委才行。”
“原则上我们学校自然是愿意卖的,毕竟没有商业化的产品,是没有长久生产力的。”
这话陈咨严重的赞同,事实上星河巨型机的前几代肯定是亏损的,研发出来后除了军方和气象、石油部门,其它的部门都不知道怎么用。
希望用的科研部门,又没有钱,根本就没有发挥出巨型机助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又成为了一个面子工程和旗帜工程。
不过倒是让美日没法封锁国内的这类高端设备做出了贡献。
要知道这可是世界唯四的能够研究巨型机的国家呢?(美、日、苏联、中)
话谈到这里貌似谈不下去了,不过陈咨怎么会就这么空手而回。
“要不直接让周教授过来聊聊,我也问问万一国家同意了,我需要多长的时间才拿得到东西?”
陈咨其实是想打听一下大概的成本,毕竟这东东肯定不是那么的便宜。
目前国际上主流的IBM的大型机System-390-Model-18价格大概在245万美元到2280万美元之间。
但是上千万的基本上是软件需要专门的定制,多是给美国政府和军方使用的。
同样性能的DEC目前的价格在180-500万美元之间。
特别是升级了自己的开挂Alpha64位的CPU后,价格没变,性能飙升,要不是DEC公司目前陷入管理和产品线的混乱,搞不好又会打的IBM溃不成军。
即使这样,今年的蓝色巨人IBM也会巨亏上45亿美元,成为它转型的起始。
作为90年代初的计算机从业者,没谁会忽略IBM的历史,何况IBM其实是个非常会品牌推广的IT巨头。
后来他的历史被屡屡至于各大媒体曝光,很大的部分是他们自己的广告策略。
搞得很多人对他们家的历史如数家珍。
所以对比这两个代表厂商,陈咨能够容忍的价格也就在3000万元左右。
毕竟‘星河II’不仅仅硬件技术不及前两者,而且软件系统更是没法比。
更大的可能就是一台裸机,所有的软件还需要自己开发。
估计这也是国内没法把这本来能够有大作用的大杀器充分利用起来的关键。
说话的端儿,迟老的助理端着烧水的壶子进来。
陈咨看自己年纪最小,就接过来打算自己操作一下。
却被程校长接了过去,“你这个年纪泡出来的恐怕不是茶?喝开水就难得麻烦你了,没得浪费你带来的这盒好茶。”
这话说的陈咨讪讪的,话说我能够说我也泡过了好几年茶了好吗?
不过自个知道自家事,自个儿的与其说是泡茶,不如说是冲好了。
第291章 又一位院士大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