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辈,他昔日年青时曾经入幕大同巡抚,那段时间杖剑巡游塞下,从飞狐、拒马间直走白登。又从纥干、青波故道南下,走访了整个山西的边境,顺便结纳当地豪杰,路途中遍访边垒要塞,同戍将老卒置酒交谈,因此熟悉边情,被人称其有边才。
他自然清楚崇祯所说的都是大实话,但是他可以不介意自己去冒险,但对于把皇帝当做诱饵,放在蓟州吸引后金军力,以争取时间调度后方军队的方案,他在情感上依然接受不了。
自古以来,岂有让君王身处险地搏杀,而臣子居于后方观战的。这实在是太不符合大明的社会价值观了,也违背了他从小开蒙读书以来所学习的那些道理。
孙承宗思考良久,依然还是执拗的回道:“臣还是反对陛下亲征,这样把陛下置于险地,就算侥幸守住了蓟州城,我等这些臣子也无面目去见先帝啊。
而且兵凶战危,陛下若是失陷在奴兵手中,我等臣子又当如何自处?奴兵若是假传陛下之命勒令京师开城,我等到时是开还是不开?拒之恐奴兵伤害陛下之性命,不拒则京城沦陷,天下震荡。
如果真出现了这种状况,臣以为还不如先保住京城,即便奴兵真的击败了臣所率之军,西下薄都城,陛下还可据城死守,以待天下勤王之师。臣以为,后金是小国,而皇明是大国,后金虽然屡屡冒险得手,但是只要失败一次就要被打回原形。
而我皇明乃是泱泱大国,本钱实力非后金可比,就算失去了大半个辽东,我皇明还有纵横千万里之国土,亿兆之臣民。就算后金再胜这一次,也无损于我皇明之基业。是以陛下无需亲身犯险,我们只要胜利一次,后金便失去了这点初起之锐气。自古胡人岂有百年之运,慢慢消磨其志气,才更利于我皇明。
强如也先,也在北京城下碰了一个头破血流,最终还是铩羽而归。现在后金兵力不如当年的瓦刺,天气也日渐寒冷,不利于攻城。是以陛下还是应当坐镇都城,以安京城军民之心,争取京城之下挫败奴兵,方为上策啊。
陛下正值青春,何必争一时之胜负…”
朱由检突然出声打断了正努力说服他的孙承宗,“人心,是人心啊,先生。今日之大明已经不是昔日英宗时之大明了,英宗时我皇明开国未久,百姓尚记得蒙元之暴虐,故天下人心向我皇明。
是以也先入侵,而京师百姓皆乐于助战官兵,各地官军也努力向前,卫护神京。然而当世之大明,人心还可用乎?
现如今,各地卫所之军士形如将领之私奴,平日里饥寒交迫为将主驱使耕作且不说。一旦遇到了征发之令,还需要典妻卖子方能凑出出征之费用。卫国之士获得的是这样的回报,将士又怎么能在战场上为国家效力呢?
我皇明享国逾260载,各地藩王有四、五十人,郡王者数百人,将军以下宗室者不可计数。每年光是供奉这些宗室的禄米,就是八百万石。而我大明一年岁入,平常年景也不过3000万石左右。
以天下四分之一的岁入奉养一家一姓,而各地百姓即便遇到了荒年,也要卖妻卖儿以完国税,不得朝廷之抚恤,天下百姓难道还会心向我皇明吗?
朕前些日子读太史公所著的陈涉世家,其中便有:天下苦秦久矣。这句话也可用于我大明现在啊。
若是朕再不力图振作,挽回人心,以解天下之怨。有陈胜、吴广之辈登高而呼,则时局之坏,还有挽回之可能吗?
我大明官兵也好,百姓也罢,平日里只说要忠君爱国。然而此国是何人之国?此君是何人之君?又有几人能说的出来?
蓟州的官兵百姓连朕的面貌都没见过,今日却要求他们誓死力战,以报君王,先生以为真的行的通吗?
朕欲亲征,便是要让他们知道,他们要保卫的是谁?朕究竟值不值得他们用生命来保卫。而朕也想知道,究竟是谁在保卫这个国家,保卫朕。
至于先生所担忧的,朕已经决定。朕出征之后,便令福王叔父监国,如果朕有什么意外,先生可以同黄首辅、徐尚书两人共同决断后事,不必以朕为念…”
孙承宗沉默良久,方才回道:“人心固然重要,但人心这东西是无法琢磨,无法确认的。陛下如何可以断言,亲征之后就能唤回百姓的人心呢?”
朱由检思
第594章 商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