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我们最终目标,乃是要建立一个夫子所称道的大同世界。任何阻碍大明建设成大同世界的旧规陋俗,我们都要一一加以改革,只要大同世界一日没有建成,我大明的改革就不算完成了任务。”
黄立极感觉自己的右眼皮一直在跳,至圣先师所描述的那个大同世界,是所有读人所憧憬的未来之世,每一个读人提起这个伟大梦想时,无不是恭恭敬敬,诚惶诚恐的。
但是,自从皇帝将大同世界当作大明所追求的目标之后,黄立极觉得这四个字好像是越来越不值钱了。他过去数十年听到的关于大同世界的话语,也不及这三年从皇帝嘴中听到的多。
鲍鱼海参被视为山珍海味,那是因为普通人一生也难以吃上一回,所以它们才看起来显得珍贵。读人的理想也是如此,正因为大同世界之难以达成,所以偶尔提及一次,总是能够激发起读人的振作向上之心来。
但是,如果有人天天把这个理想挂在嘴边,那么他身边的听众们不仅激发不了热情,反而会觉得这是一个妄人。如果朱由检不是当今的大明天子的话,黄立极大概会扭头就走,不会同他再继续交谈下去了。
正因为天天把大同世界挂在嘴边的是崇祯,所以黄立极才不得不把谈话继续下去。老实说,对于大同世界这个读人的理想社会,他年轻的时候倒是曾经坚定的相信过,认为这样的时代迟早会到来。
不过在经历了这么多世事,见识了这么多人心之后,黄立极已经对这个理想社会不报什么希望了。对于现在的他来说,认清现实世界是如何运行的,并将之维持下去才是最为重要的。
在这三年和崇祯的相处过程中,对于崇祯执掌这个国家的政治能力,黄立极还是表示认可的。这位没有真正开蒙过的少年,虽然没有接受过正儿八经的教育,但是治理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家中,既没有显得过于迂腐,也没有做事过于刚愎,就这两点来说,已经赶上了历代大明皇帝执政时的普通水准。
不过黄立极认可了崇祯的政治能力,并不代表他愿意被这位少年天子玩弄于鼓掌之上。崇祯说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这话他是半信半疑,因为崇祯日常的作为可以看的出,皇帝对于小民的疾苦还是相当关注的。
但是,崇祯说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成大同世界,黄立极是第一个不相信。第一,大同世界谁也没有见过,因此没有人敢说能够带领大明走向大同世界,作为推出改革各项政策的内阁首辅,黄立极也并不认为自己推出的那些改革政令能够让大明通往大同世界。
第二,作为一个对孔孟之道兴致缺缺的天子,崇祯对一台显微镜的兴趣大概都要高过一本《论语》,其他年轻士人对于大同世界所抱有的信仰,黄立极大约还会相信,但是崇祯说冒着得罪天下士绅进行的改革,就是为了实现大同世界这个理想,他是一根头发都不会相信的。
黄立极想了半天,终于按捺不住气愤,小小的嘲讽道:“陛下,就算是尧舜之世也未曾摸到大同世界的边,至于圣人之后的历代盛世,也未必及得上尧舜之世。
陛下何以敢言,要建设一个大同世界出来?陛下难道以为,自己能比的上汉文帝和唐太宗了吗?再说了,要如何改革,才能让我大明成为大同世界,陛下难道已经胸有成竹了吗?”
对于黄立极的嘲讽,朱由检却并没往心里去,他不以为意的说道:“朕为何要和汉文帝和唐太宗去比,他们和朕追求的东西完全没有可比性啊。
至于如何建设一个大同世界出来,朕倒是觉得不难,这就跟愚公移山一般,只要我们不断去尝试,总会找到一条通往大同世界的道路出来。如果我们只是讨论如何建设大同世界,却不去行动,那么说到底也只是空谈而已。
朕以为,所谓大同世界,归根结底也就是六个字,自由、平等、博爱,只要能够做到这六个字,则就算我们建不成大同世界,也起码相去不远了。”
黄立极很想回一句胡扯,不过他终于还是忍住了。虽然崇祯总结的这六个字听起来很是怪异,但是他细细思考了一下,这六字和大同世界所描绘的社会,还真有些相通之处。虽然这六个字一样那么飘渺虚幻,但是听起来更能刺激人心。
他深呼吸了一次,把心情平静下来
第140章 得道多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