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速中文网 > 玄幻小说 > 挽明 > 第360章 刘兴祚事件

第360章 刘兴祚事件

人。而是一心一意把治理国家当成了他的首要之务,虽说崇祯的勤政程度有限,但是他处理国事的时间却已经远远超过了前面三位皇帝了。

    皇帝勤政也许是件好事,但也许对某些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对于王承恩这样并不很热衷于权力的太监来说,崇祯对于宫内24监的改制整顿,和遣散了大部分内侍宫女,只剩下了不到8千人,使得内廷人员的年支出从50万石降到了10万石,可以说大大的减轻了他这位内廷大管家的财政压力。

    但是对于原来的宫内24监管事身份以上太监来说,宫内人手的大幅度裁撤,不但减少了他们手中的权力,还减少了他们上下其手的机会,这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不过随着从底层内侍挑选出来重组的都知监开始步入正轨,这个重新组建的部门虽然只有355人,但是在皇帝的支持下,却监控了宫内及宫内名下的所有工坊,它的地位日益位高权重了起来。

    当那些不满衙门改制或是消极怠工的太监,在都知监一纸文的勒令下,纷纷被强制退休出宫去后。原本对改制口出怨言的太监们顿时都闭上了嘴,而宫内的风气也为之整肃一新。

    不过在王承恩看来,虽然宫内24监改制后人员裁撤了许多,不过裁撤的大多是老弱昏庸和心术不正之辈,这些人被赶出宫去后,自嘉靖朝流传下来的宫内许多不良风气顿时消灭了不少。起码现在宫内不会再如万历朝一般,出现什么梃击案之类的奇怪事件了。

    现在宫内的各衙门,最起码做到了:权责明晰,规矩整然。八个字。欺上瞒下,结党营私,欺压底层的事总算是少了许多。大多数内侍都不用提心吊胆,过着以往朝夕变幻墙头的生活了。除了极少数人以外,谁会不乐意过现在的生活呢。

    然而王承恩也很清楚,虽然看起来崇祯把宫内和京城的权力抓的很严实,但是他膝下还没有一位帝位继承人,那么天下总是有那么一些不*分的人。

    比如皇帝出于慈爱,让福王入京同郑老贵妃母子团聚,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这原本是多么有仁爱的一件事啊。但是偏偏就有人想要从中搞事,在民间散播流言,说泰昌帝一脉连续父子两任皇帝都是夭折之相,难保不会有第三次。


    而有道人在京中路遇出行游玩的福王父子,上前为两父子看相,说父子两人都是福寿双全之相,而世子朱由崧气色不凡,头顶白气如缕,日后富贵更是不可限量。

    福王刚开始并不以为意,认为这位道人如此恭维自己父子两人,大约是想讨些钱财,就命人打赏了道人,便自顾离去了。

    当福王回到府内,同自己门下的清客谈笑间说起此事,被这位清客提醒,方才恍然大悟。这道人说世子头上有白气,世子朱由崧今后就是福王,王上加白,不就是一个皇字,还富贵不可限量,这是诋毁他父子两人有谋夺帝位之心。

    福王之后顿时大惊失色,一边赶紧派人出去寻找这名莫名其妙的道人,一边上向崇祯请罪和自辩。福王甚至禁止了朱由崧继续前往燕京大学上学,他已经做好了被崇祯赶出京城的准备。

    王承恩还因此收到了福王的一份重礼,福王希望他能在皇帝面前说几句好话,顺便让东厂、锦衣卫找到那个道人,看看是谁想要陷害他。

    这样的银子王承恩自然不敢收,他老实的把福王对他说的话都告诉给了崇祯,而崇祯对此事却完全不屑一顾。他不仅没有命人去追查那个道人,反而大张旗鼓的下令嘉奖了福王,奖励他再次贡献出3千亩土地用于安置陕西灾民,并嘱咐福王继续让朱由崧去上学去。

    一场有可能酿成大案的风波,就这么被皇帝若无其事的给压制了下来,看起来过后京中依然是平静不波。但是王承恩倒是清楚,这京城之中大约是有人耐不住寂寞了。而这一切事情,都是因为后宫还没有喜讯,所以外界人心不定啊。

    但是面对没有这个自觉的崇祯,王承恩也感觉有些无能为力,毕竟现在的皇帝才是宫内最高的主宰,他不乐意的事,谁也勉强不来。王承恩有些烦恼的想着,“难道真的要听那些外臣的意见,替陛下选一次秀,以充实后宫么?”

    当王承恩还在烦恼的走在后面时,进入了上房的朱由检已经走到了自己的座位前坐了下来,开始翻看起来自东江镇的报告。

    



第360章 刘兴祚事件  
富春山居推荐:  火热的年代  
随机推荐:  王婿  武道霸主  医婿  此情惟你独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搜"挽明"
360搜"挽明"
语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