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速中文网 > 玄幻小说 > 挽明 > 第433章 没有出现的孙元化

第433章 没有出现的孙元化

剔除了所有神化和小说家的言论后,关于红夷大炮的真实数据和威力、射程,终于有了一个较为真实的评估。

    留在京城的18门红夷大炮的口内径,大约都在3.5寸上下浮动,按照新确定的公制度量衡,就是12.5公分。炮身长度为3米,是口内径的24倍。没有炮耳,但是尾部有炮钮。

    根据几位耶稣会教士的确认,认为这种火炮应当被英国人叫做长炮,音译为寇非林炮。

    而根据安德烈的鉴定,他认为这种火炮不是英国的军用火炮,只是一般的商船自卫用炮。

    根据几十年前伊丽莎白女王时期的法令,英国军队已经对火炮的口径进行了统一,其中并无这一款制式火炮。

    按照他的推测,这些寇非林炮的弹重标准,应当是18磅的铅弹。那样的话,这些火炮的射程应当大致在1800英尺-14000英尺之间。

    军器监按照这位英国人提供的信息,采用了英制的标准重量炮弹进行了射击,果然比采用原先的18斤炮弹打的更远一些。但是这些火炮的最远射程也就在4000米,约合明制8里的距离,离一炮糜烂几十里差的远了。

    而且红夷大炮光是炮身的重量就达到了2吨多重,加上炮车重量便超过了4吨。以这个时代的陆地交通设施,每一门红夷大炮需要12头犍牛拖拉,30-40名军士负责运送。一天行军20-30里,差不多已经是极限了。

    这种火炮拿来守城或是攻城倒是无所谓,但是拿来野战,无疑是行不通的。

    这也是为什么,崇祯要压制孙元化他们想要仿制红夷火炮的想法,而要求他们从*及钢铁性能上开始研究的原因。

    标准化和机器化制作的颗粒状*,不仅大大的降低了事故的发生,还极大的提升了*的质量。比如这个红夷火炮的射程验证中,正是用了颗粒状*,才达到了最佳效果。

    而经过试验得到的标准装药量,不仅杜绝了*的浪费,还多少消灭了炮手的畏惧心理。


    在高炉冶铁技术没有开发出来,大部分铸铁都是白口铸铁,这种铸铁用来制造农具的效果不错,但是用来铸造火炮却很容易炸膛。

    在没有推行标准化装药之前,虽说有一个弹药相当的粗略标准,但是炮手大多都会减少装药量,以避免炸膛事故。

    当军器监制定了标准装药后,炮手才开始慢慢变成一个专业岗位,而不再是从前那样随便找个人上去点火。

    用反射炉对生铁进行精炼,和高炉冶铁技术的发展,使得大规模供应灰口铸铁成为可能,火炮制作技术才真正到了需要提升的可能。

    在崇祯的命令下,军器监统一了火炮的规格,以炮弹的重量来划分火炮的种类,分为4、6、8、10、12斤炮五类。

    科学院在对火炮发射炮弹的运动轨迹研究中发现,炮弹的运动轨迹同火炮身长存在的关联。

    这些研究人员对火炮重新做了一个分类,炮身较长,超过16倍口径,发射仰角较小,弹道低平的,叫加农炮。

    身管较短,16倍口径以下,发射仰角较大,弹道比较弯曲的,则叫做*炮。最后还有一种身管在8倍以下,弹道特别弯曲的大炮,则称为臼炮。

    而根据安德烈的介绍,军器监又引入了按照火炮用途区分的概念,即野战、攻城、要塞防御三类。

    虽然这半年多来,军器监只是刚刚摸索出了怎么制作出一门大炮的工艺,但是这一年来他们从各方面的仔细研究,却让大炮终于褪去了那层神秘色彩。

    起码现在的大明军器监官员们已经清楚,火炮不过就是一根能够发射出弹丸的金属管子而已,火炮的制作和威力同神灵没有任何关系,完全在于原料和制作工艺上的精益求精。

    孙元化等人以这种认识去研制火炮技术,自然是大大加快了火炮研究的进程。

    比如一直以来使用的泥模铸炮法,为什么再怎么控制工序,炮身也避免不了出现砂眼的问题。根据众人的研究后,大致确定为泥模的透水性太差,虽然外表看起来阴干了,但是内里还是存在的一定的水分。

    当铁液灌入泥模之后,水汽便无法跑出,最终造成了炮身上的砂眼和无法镗光的内膛。所以要提高大炮的铸造成功率,必须要先淘汰



第433章 没有出现的孙元化  
富春山居推荐:  火热的年代  
随机推荐:  迷雾纪元  穿呀!主神  谍海王牌  我就是超级警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搜"挽明"
360搜"挽明"
语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