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了身影。
******
南方的某一座小城镇。
之所以说她小,是由于这座城镇两面为山,一条国道从中东西向穿过,人们便依两边山岭迤逦而居,道路两旁,人来车往,有打尖歇宿的,也有寻购特产的,毕竟靠山吃山,有些东西只有山里才有,且附近居民也互有需求,于是开了两边店面。随着人流渐众,便形成了一片商业圩镇。
正所谓,荒田无人耕,耕将起来有人争。
总是有那么一些人的商业触觉很是敏锐,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准备依南面山建一座大规模的农庄,然后,在对面打造一条具饮食娱乐购物一体的大型商业街。
这当然是一项很大的工程,但投资商财大气粗,赔偿条件较当地的市场价优出许多,所以,大多数人都欢天喜地受了赔偿款,进城里购房买车,当梦寐已久的城市人去了。
但也有一些人家乡情结较深,并没向城里进军,而是拿了钱把老家修整一番,落个舒坦。
当然,无论哪里征地,永远缺席不了钉子户。
所谓的钉子户,当然是指某些自以为商业眼光高人一等的人,直白的说,就是嫌给少了。
不过,也有例外的,就好像秦记修车店的老板秦叔,他似乎并不在意征地价格和条件,开发商的代理人私下找了他没十次也有七八次,跟他协商条件,他就是摇头不语。最后那次,代理人忍不住生气了,把一份数字空白的协议书扔在他面前,让他自己填,填多少。给多少。然而,他索性站起,说失陪,有辆电动车要给修好,顾客下班了要过来取车的。
然后,再也没有了下文。
腊月将尽,春节临近。那一边街市人流渐繁,生意兴隆,这一边已拆去十之八9,只剩下五六间店铺搁在一片空地中间,相较之下,极是突兀。
索性,有几家把原来的生意规模大量缩小,搁着老人照理,执意打一场持久攻坚战。更有人把档口出租出去,让别人替代看理,一旦风吹草动的,立刻联系他,可谓省事省心,舒服多了。
秦记修车店的右边店铺,就是一个小伙子租下来的。
小伙子把店面盘下来后,教人装修的焕然一新,不仅雅致,且还有点豪华。
但是,当一车车货摆置起来,店门顶上那蒙着红布的招牌亮开来之后,不由令人大跌眼镜。
原来,竟然是间书店。
这个网络发达的大时代,几乎人人都有一部手机,想看哪本书,网上可以轻松找到,且随时随地都可以阅读,比之实本书,实在方便的太多。更何况,有很多书免费可读,故而,谁愿意花那冤枉钱呢?
充其量,进入书店的顾客,除了购买一些学习用外,也就偶尔买点工具书。
故而,即便开张了十多天,依然门庭冷落。
这个情景,秦叔看在眼里,也暗暗摇头,暗想,你做点什么生意不好呢,偏生经营这几乎断定是稳赔不赚的书店,岂不是跟钱过不去么?哎,小伙子长的挺成熟的,怎么商业头脑那么稚嫩呢?这不是白白浪费青春的创业时光么?也不知他家人怎么想的,竟然也由得他。
后来,见得这小伙在门口竖了顶太阳伞,置了茶几椅子,每天就坐在那里,手持书卷,喝着茶,看着书,他才深信,这小伙还真是来消费青春的。
小伙也会有时候放下书卷的,似乎饶有兴趣的看着秦叔修车。
时间长了,导致秦叔误以为他对修车有兴趣。秦叔是个善良的人,抱着修车也是一门手艺,如果小伙有心学习,虽然累点,脏点,但是,比之书店,利润可观的多。
所以,秦叔闲下来的时候,会过来喝喝茶,顺便指点修车的工序和诀窍。
小伙都是很用心的听着,甚至,偶尔还和秦叔一起修车。
这一来二去的,秦叔知道了小伙也是姓秦,全名叫做秦晓路。
第十九章 书店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