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的话一落,李太后和张居正都陷入了沉思。
开恩科是大明从未有过的举措。
因为大明相当于两宋在科举上已经是扩招,如今如果再开创恩科之举措,无疑会让更多的民转为士。
而朝廷也无疑更加得到人心。
张居正找不到理由反对,而且他作为内阁首辅,最希冀的就是天下稳定,民心可用,这样更利于他将来实行万历新政。
李太后在裕王府开始就是以文官们的治国理论为圭臬的,所以,现在当朱翊钧提出开恩科时,她还是问向了张居正:“钧儿的想法,张先生觉得如何?”
朱翊钧见此心里暗叹,因为自己母后的信任,果然张居正虽不是宰相但却是大明最有权的宰相。
“回太后,陛下欲施恩于天下,诚为良政!”
张居正回道。
朱翊钧就知道张居正会同意,毕竟引入新的士子进入官僚阶层,更利于他张居正进行改革。
但朱翊钧又说道:“朕的意思不只是开文恩科,还要开武恩科!文武之才并举,为新朝开新气象!”
张居正倒也不反对文武并举,且因嘉靖时期一南一北的事变动乱让在嘉靖朝做过官的张居正也认为军事实力的强弱对于帝国的长治久安也有很大的作用。
因而,张居正也回道:“陛下欲崇文重武,自是极好,臣请陛下立下诏书!”
因为张居正同意,李太后也没有反对,最终决定让新入阁的吕调**体负责此事。
“陛下决定开恩科?”
兵部尚书谭纶问向张居正与旁边下首坐着的吕调阳。
吕调阳点了点头,笑道:“诏书已经盖印,着文书房下到部里了,估计明日就下钧旨于各督抚学政。”
“这,这真正是善政也!陛下冲龄即位,本就令人心躁动,如今开恩科举士,至少士林之心是稳了,到时候开启万历新政自然会更为顺畅!”
谭纶是张居正改革的铁杆支持者,甚至已经在军事上配合戚继光进行北方军事改革,所以如今听说皇帝要开恩科,直接就想到了以后改革的事。
张居正也笑道:“子理,你何必着急,既是开恩科,我找吕公即可,为何要找你这个本兵,你可明白?”
“陛下也要开武恩科?”
谭纶颇为激动地问道。
“正是,你知道我张居正不同于一般的清流,能让我大明再多出几个俞龙戚虎,也是我大明之幸,如今塞外诸虏与海外诸夷知我中原羸弱已久,只怕垂涎者已有之,若无精兵良将守之,恐百年之后,重蹈两宋之运啊!”张居正叹道。
“学甫曾书信与我言过,俺答和贸以后,虽边境安宁,但这非是我们可坐享承平之时候,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要加强边备,厉兵秣马,积蓄实力,以避免因和贸无兵事而致边军怠惰,大明武力废弛”,谭纶口中的学甫乃是大明这个时代镇守边镇的能臣王崇古。
张居正听后也点头道:“学甫此言不假,所以,我当年也支持他在宣大、山西实行开中法,以实边备!如今开恩科,也是为振兴大明再添文武干才的一次机会,你既是本兵,当替大明选些将才出来,陛下将来主政后,如遇战事,也不至于无将可用。”
“杜桐之弟杜松、刘显之子刘綎,马芳之子马林、李成梁之子李如松,皆是当下武人中比较有名的英才,正当令他们从武举,领营兵。”
谭纶说后便拱手道:“请阁老放心,谭子理定会为陛下将来选出些良将来!”
张居正点了点头,没再多说。
吕调阳听了张居正和谭纶的议论,心里也颇多感慨,暗想自己虽不能匡正朝政,但既得陛下隆恩主持这次恩科,也应为陛下将来多选几位可堪大用的文才。
吕调阳回家后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想着自己该如何出题,好为万历新朝甄选出人才来。
第27章 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