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可真行啊。”曹炳年对唐子风说,“神不知鬼不觉地,你们就搞出了这么大的宣传攻势。如果不是周处长跟我说,我还真没看出来,这些宣传都是出自于你们一个单位。这些文章,相互之间一点相似性都没有,发的媒体也是零零碎碎,找不着什么规律。唐厂长,你不到我们系统来,真是屈才了。”
说到最后那句话的时候,他咧开嘴笑了起来,似乎对于自己的幽默很是得意。他前面说的周处长,正是指周衡。事实上,周衡两年多以前就已经离开机电处,到临一机当厂长去了,曹炳年用过去的职务来称呼周衡,或许是因为习惯,或许也是为了显示自己与周衡有多年的交情。
唐子风也笑着答道:“我们在做宣传的时候,也考虑到了不能让人察觉出是有组织的行为,万一因此而惹出外交纠纷,我们就吃罪不起了。所以,我们设计了一些障眼法,想不到还真有点效果。”
他这话,其中也有几分自吹的成分。媒体上的那些稿子风格各异,一个原因是唐子风刻意为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些稿子根本就不是唐子风他们弄出来的,而是一些作家的跟风之作。90年代中期是纸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也催生出了一个自称为“自由撰稿人”的群体,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紧跟潮流,什么样的内容抢眼球,他们就编什么样的段子,其节操比唐子风还不如。
几年后,互联网开始普及,这些人都转移到了网络上,这就是后话了。
“你们还怕外交纠纷?”曹炳年用似乎带着几分嘲讽的口吻说,“就你们组织的这些稿子,已经严重影响到中韩友谊了。韩国大使馆好几次向有关部门提出交涉,说一些中国媒体上的涉韩言论失实,要求澄清。也就是他们还没发现这件事是你们故意安排的,否则有关部门早就找你们喝茶去了。”
“这不,我们就主动到曹经理这里来喝茶了。”唐子风轻松地说。
曹炳年收起调侃的神色,认真地说:“这件事,机械部那边向我们反映过,据说也是你们的意见。其他渠道也有一些反映,总的一个意见,就是认为韩国政府以及一些民间文化机构在中国的宣传有些过头了,韩国文化对中国社会的渗透过于深入,有可能会带来一些思想上、文化上和经济上的不利影响。对此,我们部门也考虑过要采取一些行动,却想不到你们抢先做起来了。”
唐子风也严肃地说:“是的,曹经理,我们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目前进入中国市场的韩资机床企业已经达到了近400家,它们为了和我们争夺国内市场,可谓是不择手段。许多韩资企业的业务人员过分吹嘘韩国的技术实力,贬低中国的技术成就,以达到让客户青睐韩国机床的目的。这种情况,我怀疑在其他产业领域也是存在的。”
“的确,在家电、服装、日用化工等领域,都有类似的情况。不过,这几个领域的国内企业,却缺乏你们的敏感,没有想过要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曹炳年说。
“也难怪吧。”唐子风冷笑着说,“没准他们的领导本身也是哈韩一族,别说针锋相对的斗争,就是让他们和韩资企业开展正常的竞争,他们都不一定有这个勇气呢。”
“那么,你们为什么会有这个勇气呢?”曹炳年笑着问道。
唐子风说:“因为我们没有退路啊。我们是搞机床的,早先,高端机床基本上被西方国家垄断了,中端市场上竞争也非常激烈,只有低端市场是属于我们的。可韩资企业一进来,加剧了中端市场的竞争不说,还从我们手里大把大把地抢走低端市场,这让我们怎么能忍?”
周衡在一旁插话道:“中央领导同志说了,机床是工业之母,我们要搞现代化,机床产业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韩资机床企业对中国机床产业的冲击,远比西方发达国家对我们的冲击更严重,因为他们的技术和我们是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而且来势凶猛,大有完全吞并我国机床市场之势,这就由不得我们不警惕了。”
“没错。”曹炳年点点头,“中央领导同志对我们部门的工作也有过重要指示,提醒我们不但要注意国外势力对我们在政治上、军事上的威胁,也要注意经济和技术上的威胁。在这点上,我们的立场和你们是完全一致的。”
第二百二十一章 我们的立场和你们是完全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