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张昭的赏赐定下来,好叫天下士民安心。朝廷不会亏待有功之臣。
另外,以兵部的名义行文,催促西北将战事详情和有功将士的名单报上来。待班师回京后,朝廷将会封赏诸将士。”
关键时候还是首辅靠谱,维持会场秩序。
谢迁和刘健、李东阳配合默契,当即道:“理当如此。当年太祖高皇帝定下来的规矩: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现在当讨论该给张昭以何等爵位,是否允许世袭。”
明朝的爵位体系,说复杂也复杂,不复杂也不复杂。首先,得分宗师和功臣外戚。
外戚封爵,这是惯例。譬如成化朝的外戚,长宁伯周彧。当朝的外戚寿龄侯张鹤龄。而驸马在驸马都尉崔元之前,都不得封爵。后来嘉靖皇帝看崔元比较顺眼,因为崔元曾经去安陆接他上位,所以给了爵位,就此成为惯例。
功臣外戚的爵位按照明太祖的规定分为:公侯伯三种,分七个等级。一等公、二等公、一等侯、二等侯、三等侯,一等伯,二等伯。
但是呢,明朝在封爵的旨意中是不明说几等的,而只是区别公侯伯。所以,要搞清楚爵位的等级,还要从爵号、食禄等待遇上去区分。这个就会很复杂。
像平江伯陈锐,他本来是弘治皇帝在名将王越死后倚重的第一带兵大将,然后被剥夺食禄在家闲住。这绝逼就变成一个二等伯。最低档次的那种。
爵位还有一个区别,分为是否世袭。
所以,谢阁老此时提出来的问题,一样很有“嚼劲”。够朝臣们口水一会。
李东阳一看这架势,当即先开口道:“如此大功当赏,但张昭还年轻,不宜给世袭爵位。”
李阁老看着是在压张昭,实际上是帮他。现在爵位就给世袭,回头功高不赏怎么办?到那一步,基本上皇帝就的琢磨把你弄死。
王恕能看出来张昭日后必定为弘治皇帝对外作战的第一选择,李阁老岂能看不出来?
第两百三十六章 武英殿中议封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