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闻吗?”
左庆峰的目光也随着车队远去,说道:“那边要成立一个镇子,估计这些物资都是运过去建设这个新镇子的。”
“还有这样的事儿,我怎么不知道?”
陈牧觉得这事儿自己不应该不知道,问道:“要建个什么镇子?”
左庆峰说:“是前一段新闻里说的,你不在这儿,所以不知道,添山那边的人口越来越的,有点挤不下了,所以准备在添山油田十里外的地方,建一个新的镇子,算是聚居点。”
他挠了挠鼻子,又说:“估计这镇子就是一个初步的计划,这将来要是发展起来,镇子说不定就扩建成城市了……嗯,这种事情我们国内之前也不是没有先例的。”
陈牧现在对这种事情多少有点概念了。
国内最著名的油田和钢厂,都曾经因为它们的发展而带动了本地人口聚合、经济发展,最后形成城市的前例。
所以像添山油田这样的规模,将来同样很有可能会朝着这样一个发展的路子走。
不说别的,那么多油田工人和家属在那里工作生活,配套当然是要起来,做买卖的人也会聚过去,渐渐地人气也就有了,正常经济活动当然少不了。
现在是镇子,以后变成城市一点也不难。
眼看着一座城市的雏形就要出现,陈牧这个还带着强烈小农思想的脑袋第一时间想到的,居然是地和房子。
这种时候,要是能抢先一步过去占个地、建栋房子,以后这里头的回报岂不是白捡一样?
不过很快的,他又觉得这样做有点格局太小了,一点都不大气。
小农思想很快被他现代大企业家的格局给取代。
他的思维很快发散了一下,觉得如果能把格局放大一点,视野也放宽一点,这事儿可操作的余地会变得更大。
就譬如他可以以牧雅林业的名义拿地,拿地的理由也可以不用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牧雅林业的所有员工。
一直以来,牧雅林业最为人诟病的地方是工作环境不好,远在鸟不拉屎的荒漠上,让很多人闻之却步。
如果能给入职牧雅林业的员工每人弄一套房子,将来升职空间巨大,那对牧雅林业的人,绝对是一件充满着激励意味的事情。
而对于牧雅林业本身来说,惠而不费,就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同样是好事。
一瞬间,陈牧就决定了,一定要给市里和省里打个电话问问,看能不能提前操作一下这事儿。
和左庆峰聊完,陈牧立即掏出电话,分别给市里和省里的两位领导秘书拨了过去。
听说牧雅林业准备投入资金,搞沙漠水稻的生产基地,市里和省里当然支持的。
尤其是市里,程文把陈牧的想法和王领导一说,王领导立即亲自给他把电话打了回来,直接就表达了他的支持。
开玩笑,这事儿要是弄成了,不管是对市里,还是对王领导个人,都是天大的好事,他要是这都不支持,那可真就是白长一双眼睛了。
省里主管领导虽然没有亲自给陈牧打电话,不过也让他身边的李秘书表达了他的支持,还说只要他们能把这件事情办好、办成,以后省里对他们牧雅林业会无条件的支持。
这种时候要是还不会提要求,陈牧就白混了。
所以,他很恰到好处的提起了牧雅林业一直以来的“困境”,主要是表明了他们招不来人才,员工们都过得很“艰苦”。
然后,他顺其自然的把自己想要在新镇子上要地建员工住房的事情说了。
这件事情,市里可以帮忙,但是能帮的并不多,毕竟那个新镇子并不在x市的管辖区域内,所以市里只能当牧雅林业的腰杆,帮忙张嘴。
而省里则是完全能出力的,只要协调好了就行,所以主管领导当场拍板,会给牧雅林业争取的。
说是争取,其实就是准了,陈牧怀揣着小心思,连忙高兴的道了谢,并发誓一定要努力工作,搞好水稻基地的事情,为省里、市里的建设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1152章 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