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另开都不行。乔韵气得直磨牙,想迁怒,可她能怪谁?这是她自己的决定,傅展和青哥是她的创业伙伴,可不是她的男朋友,她不能把自己的情绪问题转嫁出去。
这股气闷在心里,本来已经够不爽了,但还不是全部,傅展在纽约盘桓了半个多月,拿到的简历给她过目,没一个值得聘请的,有些作品集很富有吸引力,但主人只愿意留在纽约,能接受的国外工作地点,米兰、巴黎、伦敦。这‘后备人才收集’,是他给她抛的饵,傅展心里还是想她去纽约开个分部,乔韵能感觉得出来,他心里也还有气,回来以后虽然仍彬彬有礼,但细节处却多了几分生疏。
这问题迟早要处理,她是得好好道歉,但乔韵就像个任性的小孩,以时装周为借口,将这时机一再推后。她也的确有许多问题要考虑,短期内不想去纽约,可设计师的缺口必须要填补,那就只能从国内找人了。
要说国内没有设计人才,这个观点她不会同意,不过,最好的人才是否愿意进入工作?这又是完全不同的问题了。最顶尖的设计师,才气直往外冒的那种,最佳选择肯定是开辟自己的品牌,不会给人打工,差一级,可以设计出成熟商业款,也愿意放弃独立梦想的设计师,在中国也绝不会找不到饭吃,国内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市场没有给第三种选择留下空间——有一定才气,但又还需要后续训练和磨练的设计师,如果不愿意做快销、商业化,那么大概率只能转行,或者是慢慢饿死。
在国外,帕森斯的毕业生很多都属于第三种,他们经过激烈的竞争,进入大品牌受过训练和熏陶,其中不少就独立出来,开辟自己的品牌,再积累一段时间的经验,就可以跳回大品牌去做总监了。这是一条健康的生态链,人员流动虽然频繁,但也能带来灵感和历史的冲击,品牌并不会因此就放弃培养人才,毕竟,他们培养出的人才进入了市场,他们也可以从市场上吸收人才。但对乔韵来讲,生态环境这么差,她首先要面临的是一个没有选择的问题,其次就是对培养新血的顾虑——之前她们的山寨一直控制得很好,是因为所有的环节都有完善监督,最关键的版式图一直在自己人手里,现在一旦开始吸纳国内的新血,以的卖气,设计助理平均的收入,卖一张图,一个文件就是几万块钱,如果被人找上门,她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心生邪念。
招聘公告放出去,应聘的人是不少,但乔韵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最终留下,这些设计助理,作品集能入她眼的泰半都在商业品牌里做过,她太知道这些商业品牌的尿性了,、,哪个不是抄款大王?在国外,这种品牌的设计师是很难再往上一步,去做独立品牌的,刚出职场的一两年在这种环境里工作,养成的劣习烙在骨子里,一辈子都很难改掉。他们太喜欢借鉴了,这甚至成为一种理直气壮的本能,对于商业快消来说也的确是生存下去的法宝,但这种设计师,做不了原创,属于自己的东西太少了。
在这方面,她可以倚仗自己从前的管理经验,不算是两眼一抹黑,不过,即使有心理准备,和这群试用期的设计助理接触过几次,乔韵心里也还是烦,好苗子太少,这批人她恨不得全部开掉,就连白倩,客观说也不满足栽培条件——她没有灵气,对设计也不热情,这都是致命弱点。所以连个设计助理都做得不开心,之前乔韵时装周时请她来帮忙,也都是在照管琐事,白倩倒是做得挺好的,乔韵曾想把她拉入公司,就势转型,但被她拒绝,回老家休息了一段时间,听说在考公,但可能秋考不太顺利,在老家呆得也不太开心,年前她打电话问了下,这一次是顺利让她进公司来做设计部经理,主要为她盯着这帮小助理了,要是想参与设计工作,乔韵当然也大开方便之门。
既然都招进来了,再烦也只能先将就,乔韵先不给他们派活,而是让他们到韩国来帮忙布展,讨论这一次时装周的大秀编排,借此考察他们的业务能力,一面也是让他们更深地吃透一贯的气质和风格,以后的秀场款可能还是由她亲自操刀,但秀场款往日常款的转化,就可以由他们放飞脑洞,她择优修改把关——这才真正是设计总监的工作方式,也唯有如此,才能步步做大,真正成为一个有大规模盈利能力的奢侈品牌,而非是始终小打小闹、偏安一隅的设计师品牌,摘不掉名字后头的studio这个单词。
下午两点有韩国《v
120.最崩溃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