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祖铭现在驻军防守的地方,也属于麻阳境内。所以袁祖铭还未布置好阵地就遭到了吴佩孚前部的攻击,当然了,吴佩孚的前部部队只不过就是一个连的骑兵而已,一个连的兵力本就不多,再加上是山地,骑兵也无法发挥他们的机动优势,所以只是刚刚一接火,吴佩孚部的骑兵就暂时的撤退了。
虽然这只能算是一次不是战斗的战斗,但是正是这样的战斗,使得袁祖铭知道了,吴佩孚部的战斗实力绝对远超其他的北洋军各部。为什么这么说那,其实很简单,有时候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不单单非得要两军交战才能够看得出来,其实一支军队的纪律、速度、装备等等都能够看的出一支军队的战斗实力。
袁祖铭虽然击退了吴佩孚的前部,可也正是这样,才使得他这一次清楚的知道自己恐怕是遇到劲敌了,而且这个劲敌绝不是马继增所能比拟的。所以这一次轮到了他袁祖铭摆开了一面如临大敌的态势,他把本部的所有重武器击中了起来,全部安排在吴佩孚部的进攻方向上,而且又趁着此时的间隙,将一部分的手榴弹通过绳子的串联,组成了简易的悬挂雷区,布置在自己的防御后方,他希望以此来阻挡马继增部的三个团。
袁祖铭自己也端着枪,匍匐在战壕里,通过望远镜不断地向吴佩孚进兵的位置观瞧,看起来这一次他是没有了昔时攻取蜈蚣关时的从容了。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临近傍晚时分,终于吴佩孚的大部队赶到了,而且吴佩孚的部队根本就没有进行集结,便直接的向着袁祖铭的阵地展开了攻击。
其实吴佩孚一开始的时候并不知晓袁祖铭阵地的位置,可是因为其前部骑兵与袁祖铭部接火,从而得知了袁祖铭部的布置防区,而吴佩孚在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果断下令,命令全军火速赶到袁祖铭部的防区,对其展开攻击,同时命令自己的后队士兵,迂回辗转,争取在自己大部队正面与袁祖铭展开攻击之后,袭扰袁祖铭阵地的侧翼部队,与此同时,吴佩孚还将自己的炮兵全部部署在了麻阳到黔阳通道两盘的山地中,他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出于他对自己手下第六旅官兵的自信。
而且也是为了在自己德胜后,截断袁祖铭部退守黔阳的路线,由此就可以看出,吴佩孚这个人到底是对自己的部队到底有多自信,他没有想到自己战败后会怎样,而是只考虑袁祖铭战败后,如何的截断其退守的通道,从而将其完全歼灭。
《孙子兵法》有云,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翻译过来就是说:以前善于用兵作战的人,总是首先创造自己不可战胜的条件,并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使自己不被战胜,其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敌人能否被战胜,在于敌人是否给我们以可乘之机。所以,善于作战的人只能够使自己不被战胜,而不能使敌人一定会被我军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见,却不能强求。
吴佩孚此时正是如兵法中所讲的那样,他将自己定位在了“不可胜”而后却没有“待敌之可胜”,而是将袁祖铭部定义在了“必败”的位置上,不能说吴佩孚这么做这样的定位袁祖铭部不对,只能说是吴佩孚过于自信了,还未交手就将敌人定位到了“必败”的位置上,这样说起来虽然对自身军队的士气有所提升,而且也使得自己的军队能够在作战的时候拼死向前。
但是也容易导致自己的军队成为“骄兵”,从而落得一个“骄兵必败”的下场,但是这一点吴佩孚也是清楚的,他这么一个精神韬略的人物,又怎么会想不到这一点那?而他之所以清楚还要如此,实在是因为他不单单是对自己以及自己的部下自信,同时也是因为他知道在不远处,还有要与他夹击对方的马继增部三个团的兵力,三个团的兵力虽然差不多也将近了一个旅的兵力,加起来两个旅围攻一个旅,再加上武器弹药充足,军事士气高振,这样的情况下还不能够战胜敌军的话,别说马继增那个司令怎么样了,就是他这个阵前大将,也恐怕在无颜面见江东父老了。
说到这,有一点要说明一下,那就是一个混成旅的兵力到底是多少,其实说起来,一个整编的混成旅大概应该是三到五个团左右的兵力组成,由步兵、警卫、骑兵、炮兵、侦查、卫戍等兵种组成,但是实际上混成旅的主
第一六二章 战麻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