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刚蒙蒙亮,隋勇便命令军队起床吃早饭,同时命令炮兵进行炮火准备。一个小时后酒足饭饱的军队便向维新政府军队的纵深防御阵地发动了总攻。
担任首攻任务的是日籍军队第七师,这支部队是所有日籍军队中作战经验最多的一直部队,自进入京都—名古屋战线以来多次与维新政府军队交手,早已经没有了早前面对维新政府军队时的失神和仓皇无措。
进攻的最大阻力自然是挡在两军之前的那条河流,不过这条小河并不是长江、黄河之类的大河,宽度也不过三十米左右。但当不了天险作用,于是在进攻开始的时候工兵部队便在第七师的掩护下开始了架设浮桥的作业。
对于工兵部队的工具,徐卫可谓是下了大力气的,在制造坦克的时候就让兵工厂内的军工专家设计生产出了一种用于架设桥梁的特种车辆,这种车辆是以制式坦克车体底盘为基础,去掉炮塔,代之以制式车辙桥以及架设和撤收机构,成型后这种车辆被命名为架桥坦克。
架桥坦克的主要功能为在敌人火力威胁下快速架设桥梁,保障己方坦克及装甲车队安全通过反坦克壕沟、天然沟渠及河流等障碍。
现在装备到工兵部队的架桥坦克属于兵工厂生产的第二代产品,其标准乘员为四人,行军状态车长十九米,车宽三米,车高四米,相比于第一代架桥坦克,其重量由原来的三十吨增加到六十吨,桥长也由原来的十二米增加到现在的二十五米,承重更是从原来的四十吨增加到现在的六十吨。
由于采用制式坦克底盘改装。架桥坦克在机动性能上与坦克相仿,同样具有四公里每小时的最大速度、与坦克相似的最大行程以及越野、爬坡、涉水、克服障碍等方面的能力,也正是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机动性,故而可随坦克、装甲车队一起行军或转战。战斗保障能力较强。
同时,由于采用坦克底盘,架桥坦克的乘员有装甲防护,在桥梁展开、架设及撤收过程中人员无需走出车外,在车内通过电气设备操纵液压驱动机构即可完成。
第二代架桥坦克的桥体由高强度铝合金制成。桥重十吨左右,与坦克炮塔重量相近,它能在五分钟内在水平或十到十五度的坡度上架设一座二十五米跨度的桥,而撤收整座军用突击桥约需十分钟。
挡在两军前的河流虽然有近三十米宽,但真正的河面不过二十多米,随着隋勇的一声令下,二十多辆架桥坦克一起冲下河堤,在靠近河水水面的时候停下来开始舒展位于顶部的桥体,先是第一层,然后是第二层。等到两层桥体全部舒展开正好横跨在水面上。
对面维新政府军队的士兵虽然不太清楚这种形状怪异的战车有什么作用,依然条件反射的在架桥坦克冲下河堤的时候将火力转向了它们,子弹乒乒乓乓的打在架桥坦克上,溅起了一道道火花,却无法对架桥坦克造成任何的伤害。
等到架桥坦克在水面上舒展桥体的时候,维新政府军的指挥官才真正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赶紧用电话呼叫后方的司令部,请求炮火支援,同时命令联队内配备的步兵炮全部对准已经将要将桥架好的架桥坦克。
联队所配备的步兵炮都是小口径的火炮,其炮弹落在架桥坦克厚重的顶部虽然砸出一道道印痕。却无法对它们形成有效的伤害,同时后方的炮兵部队也完全受到压制,难以有效的支援前线。
桥梁架设完成后,首先向对面发动进攻的是渡边幸野所在的团。其团经过之前的一系列战斗后伤亡超过两成,刚刚补充进来的全是经过简单训练的新兵,而渡边幸野所率领的班更是只剩下八名一同组军的战友,其余的六名新兵由于训练时间太短只会跟在后面放枪。
渡边幸野按照事先得到的命令,带领全班冒着弹雨爬到架桥坦克的桥梁上,然后向对面发起冲锋。由于距离很短,渡边幸野等人的冲锋还算有惊无险,整个班只死了四名士兵,其中有三名是新兵。
冲过河对面并不是万事大吉,还需要士兵们爬过近两米高的河堤才能重新发起冲锋,但是此时整个河堤全部被铁丝网缠绕,这种军用的三角锥铁丝网非常难以清除,最好的办法使用爆欸破筒爆欸破。
渡边幸野率领剩余的士兵快速的贴近河堤,并且爬到与河堤顶部几乎平行的地方,然后他向身边的两名士兵发出了前去爆欸破的命令
第三百六十二章北京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