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遇安摇了摇头,开始絮絮叨叨他那老一套的鉴定技巧:“……商周时期,我们古代的工匠要想在青铜器上上铭文,那么就要先将铭文范铸造好,趁湿嵌入主体范当中。字口的厚度要与内范相当……但是你看看,你拍下的这一件鸮尊,铭文的厚度和内范之间有将近2毫米的差距,当时的工匠不会出这种差池的……”
姜娜的脸色此刻要多难看就有多难看:“沈爷爷你确定吗?”
&定。”沈遇安道:“这个看铭文的方法还是我的师父陈归宁教的,你父亲也见过她。”
提到陈归宁,姜娜就默不作声了。
陈归宁,中国近代古董鉴定专家,古董修复专家。70年代风云变化之际,陈归宁以一个文人的赤子心,用女子的柔弱之躯保护,修复了上千件文物。80年代前期,她所捐赠的文物遍及大江南北的博物馆。被誉为“中华文明的脊梁”。
但天妒红颜,1983年年初,陈归宁因为意外丧生在一场大火当中。
现在沈遇安搬出陈归宁大师来,由不得人不相信这话了。
姜娜顿时觉得火冒三丈。
一般收藏家遇到这种“打眼”的事情,那都是只能责怪自己眼力劲不好,自认倒霉。但姜娜不一样,她是娇生惯养的大小姐,从来没跌过这种跟头。这口气怎么忍得下?她要查,查到底是谁制作的这一件古董的。然后让制假的人把牢底坐穿!
很快,高仿商晚期鸮尊的消息一一传来了。
这件高仿的“身世”真是意想不到的曲折:它来源于苏州文庙附近。第一次出手的时候,只卖了3000块钱。第二次辗转到了上海这边,卖了一万元。第三次,被一个私人收藏家买走了,这时候就摇晃成了“真品”,这冤大头用780万买走的。
到了她手上,价值已经翻成了1000万。这就是古董交易的暴利,这就是古董的“潜规>
得到了消息,姜娜就开始布置人手了——她一定要这些骗子付出代价!
转眼到了9月>
苏州文庙古玩南门附近人山人海,不少远道而来的游客正在享受人间天堂的魅力。
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子里,五个约莫十□□的少年少女正在修胚。
最小的女孩长着一张笨笨的圆脸,她看起来还不到十六岁的样子,手上却长满了老茧。
这里是一处造假的作坊,仿品专供江苏这边几大古董市场。作坊的主人姓孟,他是个老陶瓷匠了,也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古董造假高手。但老孟脾气古怪,跟年轻人谈不来,只是收养了这五个孤儿,也教他们“制假贩假”来谋生。
这些孤儿,有的是他从医院门口抱回来的,有的是从路边的垃圾桶里捡回来的。
一共五个,五个都没有姓名,只是按照序号排列老大,老二……最小的老五刚刚过了十六岁。
五个孤儿现在都懂事了,知道做好了一件高仿,转手可以卖个上千元。所以纷纷刻苦学艺。
可古董的学问那么难做,比考个大学还难。其余的不说,光是钟鼎铭文他们都背了二百多个。结果,他们做出来的东西,顶多也就骗骗那些入门级新手。不像爷爷做出来的东西,三千块钱本金做出的高仿,可以充到交易行上拍出个上百万。
但最笨的这个老五,毛手毛脚不说,做出来的高仿都是次品。所以其他人都不待见她。
小五也不跟他们计较,她是个内向木讷的女孩,面黄肌瘦不说,头发总是乱糟糟,黄油油的。
要说她唯一的爱好,那就是干完活儿后去卧室看看爷爷的手抄本了。
孟爷爷说,现在市面上流传的很多古董鉴定书,大都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玩笑。他就自己编写了不少古董鉴定,古董制假方面的书籍。
现在看的这一本书,是爷爷的典藏的一本手抄本,叫做什么《陈氏鉴宝掌故》。但爷爷只给他们看上一部分,下一部分就没有。她听二姐说,这是爷爷的私心:害怕徒弟把什么本事都学会了,那么就会饿死老师傅了。
这天吃完饭以后,二姐,三哥他们都去上工了。小五还是偷偷在房间百~万\小!说。
她百~万\小!说不求甚解,只是个死记硬背:“唐代开元之治时,朝廷
1.001 拍卖【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