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维看得出仓促决战的弊端,但是不劝。只要辞去兵部尚书,免担责任就行。
懒得劝了,越劝皇帝就会越来劲儿。
张国维愿意以身殉国,但不想将来憋屈地被皇帝坑杀。
崇祯瞪了张国维半晌,最终还是同意了他的请辞。就凭清军这场劫掠,张国维的兵部尚书肯定是当不下去的,早走晚走的区别而已。
主动请辞,还能落个体面。继续耗下去,就是下一个陈新甲。
张国维给崇祯磕了头,便退出了文华殿。
张国维长叹一口气,可算是无官一身轻了。
留在文华殿的众人,却越发沉闷。殿中气氛,冷清而压抑。
最近越来越多人想抽身退步,离开这是非之地。
除了崇祯,就属周延儒最为心焦。连一向狂妄自大的吴昌时都萌生了退意,最近在极力寻求退路。
周延儒也感受到了切实的危机。再不退,可就真的陪着崇祯殉葬了。
崇祯冷冷地问道:“你们都说说,谁能接任兵部尚书?”
吏部尚书郑三俊答曰:“禀陛下,臣以为,可由漕运总督史可法代之。”
崇祯摇摇头:“漕运事关重大,总督不可轻动。”
“那左都御史李邦华如何?”
崇祯再度摇头。
阁臣、尚书们说了数个人选,皆不称旨,最终只得躬请圣裁。
崇祯问道:“兵科都给事中张缙彦如何?”
众人闻言,都惊立在原地。从兵科都给事中,直接到兵部尚书,这有些闻所未闻。
周延儒、陈演等人相互对视一眼,兵科都给事中好像是正七品,没记错吧,大家都被皇帝搞得不自信了。
正七品直达正二品,堪比白日飞升。
但周延儒不敢反对,陈演也不敢反对,郑三俊也不想自找麻烦。
其他人一看,首辅、次辅、大天官都默认了,那还说什么。
而且也没意思了,如今京师百姓都在等着改朝换代,这种心态已经影响到了朝臣。
大家都在等待大变局的到来。
崇祯主动抛弃了厂卫,所以锦衣卫、东厂也不愿意将真实情况上报。
就连与皇帝最是休戚与共的周家,因为做的贪鄙阴刻之事太多,生怕皇帝追究,所以也主动选择跟着众人一起蒙蔽皇帝。
朝野上下,对待皇帝,就跟哄小孩儿一样,你怎么喜欢就怎么来吧,反正秋后的蚂蚱,也蹦达不了几天了。
有了新的兵部尚书,崇祯要求兵部立即发出六百里加急,催冯元飙出关与李自成决战。另一位督师吴珄率山东、山西诸总兵配合行动。
刚解决完兵部的问题,户部尚书傅淑训就又来出难题了:“禀陛下,清军入塞这半年多时间,阻隔了道路,南方本应解运到京的钱粮,迟迟未至。
京畿诸军欠饷已久,嗷嗷待哺。而户部府库空空,再这样下去,恐生兵变。
愿以身为质与陛下,当出帑金五十万,候解到补还。”
这位户部尚书更卑微,请求拿自己跟皇帝质押五十万两内帑。
大明到了末世,什么奇怪的事情都有。
崇祯沉默良久,方才叹道:“卿是何言也!宫中府中均属一体,朕内帑若赢余,岂有不为军国所用之理?
好了,散朝吧。朕回去看一看还有多少帑藏,拨给户部些以解燃眉之急。”
傅淑训心知肚明,五十万两肯定是拿不到的,能打个对折就算烧高香了。
果然,崇祯回到乾清宫,与王承恩、王德化等人商量一番,拨出了二十万两内帑给户部。
经此一事,崇祯动了印宝钞的心思。朝廷印出宝钞,兑换民间白银,市面上只许宝钞流通,如此又可大捞一笔财富,国库也会充盈起来。
这是后话。
汉王府中,朱慈炤亲自做了些安排,又听方正化禀报了些宫中的情报,然后才回到自己小院。
刚踏进小院,就见小桃笑盈盈地在那里招手。
朱慈炤问道:“你姐姐人呢?”
098 白日飞升兵科尚书 束手缚足汉王囚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