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诚是藩王府长史,与在京官员素来没有甚么交往,纵然以前有交情的,他现在头上顶着燕王的标签,也没人敢招惹他,所以在京里待得很是冷清。没过两天,他就陛辞返回北平了。
葛诚一路舟车劳顿,回到北平后过家门而不入,直接就到王府向燕王朱棣交差了。
朝廷步步紧逼,燕王朱棣又惊又惧,他怕惹出麻烦,近来连王府也不出了,只是对外称病,每曰躲在王府观望动静,一听葛诚回来,朱棣又惊又喜,连忙唤他进见。
暧阁里温暖如春,一见葛诚进来,朱棣连忙问起此番赴京情形,葛诚一路早已想好说辞,便向朱棣叙说了一番,大抵不过是些正常的觐见、献礼的事情,朱棣凝视着他,突然问道:“俺听说,大朝仪之后,皇上曾独自召你奏对,可有此事?”
葛诚心里顿时一惊,皇上召见,他是自午门而入的,见过他的人也不知有多少,如果有心,总能打听得到的,可是自己在京里压根就没待几天,想不到燕王已经知道消息了,难道他在朝中遣有耳目?如此说来,莫非燕王真有反意?
其实这却是葛诚疑心生暗鬼了,燕王朱棣在京还真没有什么耳目。燕王倒不是老实到那种地步,朱允炆剑拔弩张的,他有机会派出探子打听消息却不派,而是他根本没有门路。以前他是不曾想过在朝廷安插耳目,现在是临时抱佛脚,想安插也没机会,随便派个人去,站在大街上就能知道朝堂上的机密么?
燕王若真如民间传言所说,久蓄反意,在朝廷耳目众多,他也不会靖难四年,几度死里逃生,只在外围周旋。后来还是朱允炆身边那些太监受不了皇上把犯了大罪的文官也当宝贝、把偶犯小错的宦官也不当人看往死里整,愤而投靠燕王,派人给燕王送信,朱棣才知道南京城兵力空虚,于是甩开朝廷主力,一招黑虎掏心直接杀奔南京城下了。
那燕王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呢?当然是他的小舅子徐增寿送的信。
徐增寿也看出皇上下一步要对付的就是他大姐夫了,所以一有什么关系朱棣的重大消息,就使人快马报来,所以燕王才知道皇上单独召见葛诚的事儿。
葛诚虽然如黄子澄所说胆小怕事,可是毕竟和燕王朝夕相处,十分熟稔的人了,畏惧之心远不如初谒天子时那般诚惶诚恐,他虽心中暗惊,面上却强作冷静,从容答道:“喔,是有这么回事儿。前些时候风闻北疆蒙人蠢蠢欲动,朝廷不是调拨了大批兵马严阵以待么,皇上召见,就是询问一下近来北方蒙人的动静。”
“喔,原来如此。那么,长史可有将本王心意禀与皇上?”
葛诚面有难色地道:“皇上对此一句话也不涉及,臣实在没有机会出口啊。如果冒昧提出,恐怕反有越描越黑之嫌,岂不害了殿下?不过,臣观陛下,似乎唯一在意的就是北方蒙人是否真要南下,且不说殿下勇武,素为北元余孽所忌惮,就凭北人意欲南侵,想来皇上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打殿下主意的。”
朱棣吁了口气道:“长史所言也有道理,那我就放心了。
又对答一番,朱棣便道:“长史一路辛苦,先回家去歇息几天吧。反正王府近来也没甚么事情,不必着急。”
“是,多谢王爷。”
葛诚致礼退下,朱棣微笑颔首,待葛诚退出暧阁,朱棣的脸色马上阴沉下来。
徐妃自屏风后边轻轻地闪了出来,走到朱棣身边,手轻轻按在丈夫肩上,轻声问道:“怎么,有什么不妥么?”
朱棣轻轻叹了口气,说道:“亏得内弟……,夫人,你没发觉他的不妥么?”
徐妃未嫁人时,在京城便有“女诸生”之称,才学出众,慧黠聪明,岂会看不出其中蹊跷,她沉默片刻,说道:“皇上单独召他奏对,如此大事,王爷不曾问起时,他居然避而不谈,这是一个疑处。”
朱棣唔了一声没有说话,知夫莫若妻,徐妃知道丈夫正在听着,便又继续说道:“新春之际,皇上也很忙的,北疆一直平静,并无战事,皇上单独召见葛长史,就为问问北疆之事?如果皇上是旁敲侧击打听王爷的消息,那才正常,如今这个理由……,王爷要小心葛诚了。”
朱棣默然良久,悲怆地道:“如此看来,皇上还是不肯放过俺呐,俺朱棣戍边卫国,屡立战功,平素谨身自省,哪里
第252章 永乐偶也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