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天边初露曙光,晨曦微露。
汉军于卯时初(约莫凌晨五点),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寒风,悄然出营,迅速列成了严整的战阵。
与此同时,倭人的军队也几乎在同一时刻完成了他们的布阵,仿佛双方之间存在着某种默契。
在朦胧的晨雾中,隐约可见倭人的阵型中矗立着几个异常高大的身影,如同暗夜中的巨人,远远的看不真切,只觉得神秘无比。
卯时之际,天色依旧昏暗不明,能见度极低,这样的环境对于即将展开的战斗而言,显然不是最理想的时刻。
双方军队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相互试探着对方的虚实。
随着时间的推移,近辰时(大约早上七点),太阳终于从地平线上升起,金色的阳光穿透薄雾,照亮了战场。
汉军将士在看清倭人阵地的情况后,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心中暗自惊骇。
原来,倭人的阵中竟然搭建起了三座巍峨的高台,这些高台的高度足足达到了四五丈(相当于现代的十米左右),站在上面的士兵可以轻易地俯瞰战场,向下射箭如同俯视猎物一般轻松自如。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高台的底座巧妙地安装了复杂的传动装置和巨大的轮子,使得上百名士兵能够在其下方协同作业,推动它们移动位置。
虽然其移动速度异常缓慢,但却带给汉军强大的压迫感。
这一设计无疑大大增强了倭人军队的火力压制范围,在远程火力上大大占优。
“井阑?!”
伍兴心中一惊,脱口而出。
他万万没想到,这种原本只在古籍中记载的战争器械,竟然会在此刻的战场上重现。
井阑,这种古代战争中用于攻城略地的巨型高台,其高度可达百尺,能够给予使用者极大的战术优势。
然而,眼前的井阑虽然气势不凡,但与史书中记载的百尺高度相比,显然是一个阉割版的产物。
即便如此,在当前这个战场上,它依然足以让汉军感到巨大的压力,因为它确实能够让他们居高临下,占尽地利之便。
山谷之外是一片平原,
更重要的是,倭人本就拥有兵力上的优势,他们自然不介意分出部分兵力来操纵这些大家伙。
伍兴回想起《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中的记载,诸葛亮曾使用百尺井阑来攻击城池。
心中不禁感叹:没想到这古老的战争器械竟然被倭人学了去,虽然是阉割版,但在当前情境下,其威力依然不容小觑。
正当伍兴心中暗自思量对策之际,倭人的战斗阵列已然悄无声息地开始了向前推进的动作。
倭人前压的步伐显得异常沉稳而缓慢,时刻保持阵型的严整与各部联系的紧密,显然,他们的整体战术布局,是紧密围绕着被层层护卫在阵型中心位置的高大井阑来展开的。
这两具井阑,作为倭人军中的重型战争器械,不仅体型庞大,顶部平台更是配有近百名弓箭手,其上防御装置完善,几乎就是一段移动的城墙。
它们此刻距离颇为接近,直指汉军阵列的北部防线,构成了倭军攻击的主锋。
而另一具井阑,则巧妙地略向南侧偏移了一些位置,这样的布局显然是为了防范汉军可能采取的从南方发起的突袭或迂回战术,确保整个阵型的无懈可击。
从这一系列精密的部署中不难看出,倭人此次攻击的战略重心明确无误地放在了位于北方列阵的曹操部上。
这一选择并非无的放矢,因为在汉军的三路大军之中,曹操部相较于其他两部,无论是兵力数量还是整体战斗力,都稍显薄弱,成为了上杉谦信眼中最为理想的突破口。
汉军虽有三部,但论及实力均衡,曹操部的劣势无疑是最为显着的,这也让倭人抓住了可乘之机,企图以此为契机,一
第240章 井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