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速中文网 > 军事小说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 第59章 冯锡范:从忠臣到叛将

第59章 冯锡范:从忠臣到叛将

    一、早年经历

    冯锡范的早年经历与其父冯澄世紧密相连。冯澄世原本是明朝官员,在明末清初的动荡时期,随着清朝军队相继攻占北京(燕京)和南京(金陵),明朝实际上已经灭亡。在这个历史转折点上,冯澄世带着儿子冯锡范加入了郑成功的反清复明运动。

    郑成功是明末抗清将领郑芝龙之子,他在东南沿海地区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并以此为基础对抗清朝。冯澄世凭借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在郑成功麾下担任工官,负责军事工程的建设和维护。这一职位对于当时的郑军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坚固的防御工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清军的进攻。

    冯锡范跟随父亲在郑成功手下效力,他们参与了一系列重要的战役。在这一过程中,冯锡范逐渐成长起来,从一个年轻的士兵变成了一个有经验的将领。冯澄世和冯锡范父子二人在郑成功领导下的军队中,经历了长达十余年的战斗生涯。这些年间,他们随郑军辗转于福建南部各地,参与了多次对清军的抵抗行动。

    二、尾随郑经

    在郑成功逝世后的康熙元年(1662年),明郑王朝内部爆发了一场关于继承权的争端。郑成功的长子郑经和五弟郑袭之间发生了激烈的权力争夺。当时,台湾的明郑大臣黄昭、萧拱辰等人认为郑经曾因私纳妾一事得罪郑成功,因此不适合继位,便立郑袭为延平监国,代理招讨大将军。

    当时,郑经驻守于厦门,得到了福建沿海郑家将领们的广泛支持。冯锡范被郑经任命为随身侍卫,深得郑经的信任。在得知郑袭被立为监国的消息后,郑经决定采取行动,率领部队直接前往台湾争取继承权。


    郑经的部队抵达台湾后,与支持郑袭的黄昭在大员赤崁(今台南)海岸展开了激战。最终,黄昭在战斗中阵亡,这导致原本支持郑袭的将领们纷纷倒戈投向郑经。郑经顺利入主台湾,稳定了局势。在陈永华等人的辅助下,郑经很快就安抚了台湾军民的情绪,展示了宽仁的形象,并未对叔叔郑袭进行严厉处置,而是将其软禁于厦门。

    到了康熙三年(1664年)二月,金门和厦门相继被清军占领,此时许多郑氏宗族和部将选择投降清朝,但冯锡范、陈永华和洪旭等人依然忠于郑经,跟随郑经一同返回台湾,继续效忠于明郑政权。

    到了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藩之乱爆发,郑经乘机渡海西征。冯锡范作为侍卫随行,深得郑经信任,但在某些决策上表现出了一些短视和擅权的行为。例如,在康熙十五年(1676年),耿精忠汀州守将刘应麟欲以汀州 来 降 ,郑经担心对方可能会爽约,而冯锡范却力劝郑经接受刘应麟的投降。这一决策最终导致耿精忠转而投降清朝,使局势变得极为不利。

    当清军逼近时,冯锡范又建议郑经提拔右虎卫许耀为总督,但许耀自知并非将才,坚决推辞。尽管如此,郑经还是接受了冯锡范的意见,任命许耀为总督。结果,许耀在与清军的交战中失败,导致七郡尽失,郑军被迫撤退回台湾。这次失败严重削弱了明郑政权的实力,也影响了冯锡范在郑经心中的地位。

    三、东宁之变

    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郑经因身体原因立长子郑克臧为监国,以处理政务。郑克臧继承了祖父郑成功的刚毅性格,行事果断,且因其岳父陈永华的教导,他在执政时公正无私,即便是对待郑氏宗室也不偏袒,这使得他在朝野间树立了较高的威望。然而,这种铁面无私的作风也让他树敌颇多,尤其是那些希望借机谋取私利的宗室成员和官员。

    到了康熙二十年(1681年),郑经去世,郑克臧顺理成章地接掌政权。然而,他强硬的治理风格让一部分人感到不满,尤其是冯锡范。冯锡范作为郑经的重要将领之一,在郑经去世后并未获得期望中的权力地位,这让他心中颇为不满。

    冯锡范联合了郑哲顺等人密谋发动政变,史称“东宁之变”。他们以董太妃的名义,宣称郑克臧并不适合继续担任监国,进而罢黜并秘密处死了郑克臧。这场政变背后,冯锡范显然有着自己的政治野心,希望通过控制新的统治者来掌控台



第59章 冯锡范:从忠臣到叛将  
枫之羽推荐:  
随机推荐:  百炼飞升录  网游之剑刃舞者  神话版三国  逆天邪神  无敌升级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搜"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360搜"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语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