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松继续说道:“松花江附近有成片的森林树木都已成材,臣曾经派人去向北延伸去考察过,一直到奴尔干都司,整个这一大片都是非常茂盛的森林,而且是原始森林!”
“据传尧舜时期这一大片森林就已经留下来了,若是要建造船厂,这里是一个绝佳的地点,木材可以就地取材,又临近江水,可以从松花江一直向东延伸入海,造好的船只可以顺着东海一直向下抵达京师。”
朱棣闻言看着朱松指着的松花江,那里距离奴尔干都司不远。
“这个地方虽然朕没去过,不过朕以前在北平的时候,曾经派出过侦骑绘制辽东以及临近草原的部分地图,回来的人说那里树丛茂密,树木高大,是上好的木材。”
“我大明泱泱大国也不能只有一座造船厂!好就依着你的办法,先用龙江造船厂造出一批宝船,之后在奴尔干都司以南松花江附近寻一处合适的地点在开一座造船厂。”
“你又给朕解决了一个心腹大患,有了你的支持,朕就可以让大明的宝船行遍天下!”
朱松拱手道:“臣的本分而已!”
朱松见朱棣又一次燃起了组建宝船队的信心松了口气,历史上的郑和下西洋绝对不能没有啊。
站在朱棣的角度上,郑和下西洋可以弘扬国威,站在朱松的角度上,郑和下西洋可以有效的开展海上贸易往来,朱松若是没记错的话,郑和下西洋下了七次,沟通了大明朝与西太平洋及红海沿岸,甚至非洲一些国家的政治往来。
只要大明朝与这么多的国家开展平等的贸易往来,有效的促进大明和这些国家的商业往来,是绝对有效的,能促进商品经济的萌芽以及发展。
不仅如此,朱松作为一个后世穿越到大明的人,知道文化的传播也是有大用处,并且意义深远的。
郑和七下西洋可以使得儒家文化以及思想进行传播,思想和文明才是真正厉害的武器。
不过历史上郑和下西洋也不是一点缺点都没有的,也是有缺点的。
就比如堂堂天朝,泱泱大国这八个字就禁锢住了多少人的思想。
尤其是朝廷中的那些文武大臣们,要想让大明和周边国家进行友好平等的贸易往来,他们是绝对不愿意的,在他们看来,大明是天下独一无二的,怎么可能和这些藩帮小国进行平等的贸易往来呢,这绝对不行。
所以他们能接受的是这些小国俯首称臣,哪怕你带来一些当地最不值钱的东西也无所谓,为了展现我泱泱大国之物力,大明是会给他们非常丰厚的赏赐,甚至明朝中后期周边有许多小国,暹罗、爪哇等都会用这个办法,来从大明获得大量的财富。
还有就是郑和七下西洋用的全都是大明国库里的钱,这事其实很好理解嘛,也很好解决,那就是动用民间的资本,大明可以通过郑和西下西洋的航海行动,来帮助那些民间资本商人进行海外的贸易往来。
如此一来,不仅是那些民间资本的商品可以得到销售可以获利,这些民间资本用了朝廷的船,总得给朝廷钱吧,所以由他们来上交一部分利益,这一部分利益积少成多聚沙成海,足以支撑大明一次又一次的航海远行。
实在不济,就是朝廷在像模像样的拿出了一些钱,也用不了太多,总比使劲使劲的往外掏国库里的银子要强吧?
而且如此一来,大明日后,即便国力衰弱,航海也依旧可以进行,只要有海洋贸易那大明的国力只要不发生非常重大乃至于灭顶之灾的事情发生,就不会出现国力大幅度、跳崖式的衰弱。
想到此处,朱松正准备和朱棣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却忽然想到朱棣也是一位正儿八经的皇帝的儿子,是绝对的上层阶级,而商人是三教九流之中最末等的一流派,看待商人这件事情上朱棣似乎继承了朱元璋的小农眼光,小农思想,他对商人也不是有什么好感。
也许朱棣不会同意朱松的想法,但朱松也必须得说。
“皇上刚才所说朝廷要做的几件大事,臣认为都非常有必要,但其实这些大事也未必都要朝廷拿钱。”
朱棣不解的问道:“什么意思?朝廷不给拿钱这几件事谁给咱们做呀?难道要靠民间的那些富商?让他们拿钱,那等于要
第三百七十四章 宝船队的作用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