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辽东郡的战场烽火连天,局势逐渐明朗之际,远在扬州的刘御,正沉浸在战后重建的繁忙与希望之中。
他未曾料到,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即将席卷他所管辖的东南沿海。
一封加急密信,如同惊雷般打破了扬州城的宁静,信中言及倭寇已悄然侵袭胶东半岛,且似有进一步南下淮南郡,乃至夷洲的意图。
刘御读罢,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愤怒。
因为这不仅仅是领土的侵犯,更是对大汉尊严的挑衅,乃至对他多年心血所筑之安宁的践踏。
他紧握双拳,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眼中闪烁着不屈与决绝的光芒。
窗外,扬州城的繁华与祥和似乎在这一刻被无形的阴霾所笼罩,而他却知道,作为一方父母官,他必须成为那道穿透黑暗的光芒。
刘御迅速召集幕僚与将领,会议室内灯火通明,气氛凝重而紧张。
他声音坚定,字字铿锵:“倭寇犯境,非但关乎疆土之失,更是对我大汉子民安宁生活的公然挑衅。
我扬州虽远离战火,但身为大汉儿女,岂能坐视不理?即刻起,启动应急预案,加强海防,调集兵力,誓要守土有责,护民安宁!”
“传孤命令,命令胶东的北冥冷将羽柴秀吉大军一个不留歼灭在胶东郡。”
“命令淮南的陈庆之将上杉兼信的大军全歼在淮南,一个漏网之鱼都不放过。”
“韩世忠听令,孤令你统帅扬州水师将德川家康的军队全歼在海上或者逼上建邺郡的陆上。”
建邺,就是原来的丹阳郡,自从刘御来到扬州后,便将丹阳郡改为建邺郡,将吴郡北面的毗陵、云阳、武进等六座县城划归治下,将南面的句容、泾县等六座县城全部划拨到吴郡治下,并把郡治所设置在秣陵县,改名为金陵。
随着刘御一声令下,扬州城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激活,每一个角落都回响着备战的号角。
夜色渐深,但城内的工匠们却加班加点,铸造箭矢,修补船只,锻造兵刃,每一道工序都承载着对家园的深情与对敌寇的愤慨。
刘御亲自督战,他的身影穿梭于军营与造船厂之间,鼓舞士气,检查装备,确保每一支队伍都能以最佳状态迎战。
此战不仅是对军事力量的考验,更是对民心凝聚力的检验。
于是,他下令张贴告示,广而告之倭寇的恶行与朝廷的决心,号召百姓团结一心,共筑防线。
扬州的百姓们响应号召,纷纷走出家门,有的加入民团协助巡逻,有的捐赠粮食衣物以资军用,更有许多青年才俊主动请缨,誓要随军出征,保家卫国。
这股前所未有的爱国热潮,如同春日里的暖流,迅速席卷了整个扬州城,也温暖了每一个守土有责的心田。
与此同时,在胶东半岛,羽柴秀吉率领的倭国舰队已经悄然登陆,他们凭借着高句丽赞助的船只和精良的武器,迅速占领了沿海的几个小城。
然而,他们很快便发现,大汉的百姓虽然惊慌,但并未失去抵抗的意志。
当地的渔民和乡勇自发组织起来,利用熟悉的地形和水性,与倭军展开了游击战,使得倭军的进攻屡屡受挫。
羽柴秀吉见此,只好带着军队进入黄县休整。
北冥冷接到刘御命令后,立即带着士卒向着黄县而去。
同时命令李舜臣带着水师切断这些倭寇的退路。
一天一夜之后,北冥冷便带着士卒距离黄县三十里驻扎,只见大营旌旗招展。
在黄县城下,羽柴秀吉的军营内,气氛异常紧张。
夜色如墨,营火摇曳,映照出一张张凝重的脸庞。
主帅羽柴秀吉与副将明智光秀,正就下一步的战略部署展开激烈的争论。
羽柴秀吉眉头紧锁,目光如炬,他主张立即发动全
第三百零四章:倭寇劫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