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昊精心布局,意图凝聚秦家血脉,共谋大业之际。
两封满载着家族荣耀与复兴使命的书信,分别穿越千山万水,悄然抵达了陈郡赵匡胤与胶东秦阳的手中。
秦阳接到书信的时候,心里却火冒三丈。
自己虽是秦昊的兄长,与秦良玉乃是龙凤胎,但一出生便父亲秦温扔到荒郊野岭。
要不是自己师傅恰好经过,自己早已命丧黄泉。
加上主公刘御对自己恩重如山,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而有所偏颇,这份知遇之恩,早已深深刻画在秦阳的心田,成为他誓死效忠的誓言。
此刻,手中这封来自家族的信函,不仅未能激起他心中的波澜壮阔,反而像是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他的胸口,让他感到一阵难以言喻的憋闷。
信中字字句句,皆是秦昊对家族未来的殷切期望,以及对秦阳血脉相连、共赴辉煌的召唤。
然而,在秦阳眼中,这些华丽的辞藻背后,隐藏着的是家族内部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以及自己那被无情抛弃的过去。
他闭目沉思,脑海中闪过幼年时孤苦无依的身影,与师傅在山林间刻苦修炼的日子,以及刘御那温暖而坚定的目光。
这一切,都让他对“家族”二字产生了复杂的情感——既渴望归属,又害怕再次被伤害。
“我秦阳,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任人摆布的孩童。”他心中暗道,目光逐渐变得坚定而深邃,“我的命运,应由我自己掌握。秦家若真有复兴之日,也需是光明磊落,而非依靠这等暗中操弄。”
于是,秦阳提笔,决定给秦昊回一封书信。他的笔触沉稳而有力,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淡然与决绝:“弟昊见字如面,兄长秦阳在此敬上。
闻家族有复兴之志,吾心甚慰。然,吾命由我不由天,更不由家族之兴衰所左右。
吾已誓死追随主公刘御,保家卫国,乃吾之毕生所求。
家族之事,望弟能妥善处理,勿让权欲蒙蔽双眼,失了秦家之本。
若真有并肩作战之日,吾自当义不容辞,但在此之前,吾心已定,勿复多言。”
写罢,秦阳将信封好,交予信使,让其速速送回秦家。望着信使远去的背影,他心中既有释然也有期待。
释然于自己终于做出了忠于内心的选择,期待于未来或许能以一种更加纯粹和正面的方式。
而与此同时,远在陈郡的赵匡胤,在接到秦昊的书信后,却是另一番心境。
自己虽是秦温的儿子,但当年秦温为了所谓复兴大业,对母亲赵氏不管不顾。
后又傍上凉州大族贾氏,为了得到贾氏的相助,与真父亲秦山商量之下,派杀手来杀母亲和族人。
自己与母亲,幸得义父赵重及时相救,才免遭毒手。
从此,他随义父姓赵,改名匡胤,立志要以自己的方式,证明即便没有家族的庇护,也能成就一番伟业。
展开书信,赵匡胤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信中,秦昊的言辞虽诚恳,字里行间却透露出对家族荣耀的过度执着,以及对权力的渴望。
这不禁让他想起了自己那段被抛弃的过往,心中五味杂陈。
“秦家复兴,于我而言,不过是一场遥不可及的梦。”赵匡胤心中暗叹,手中的信纸仿佛重若千斤。
自己虽流淌着秦家的血脉,但多年的漂泊与奋斗,早已让他与那个显赫却冷漠的家族渐行渐远。
“我赵匡胤,今日之成就,非秦家所赐,亦非我所求。”他提笔,决定以同样的方式回应秦昊的召唤,却带着截然不同的立场与态度:“弟昊鉴之,兄赵匡胤复信。
闻家族召唤,心绪难平。然,我赵匡胤早已非昔日秦家之子,而是赵氏一门之后。
我之道路,由我心定,非外力
第三百五十二章:秦政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