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仲冬,就有富裕一点的人家陆陆续续的杀年猪了。
冬天,猪没有了新鲜的猪草,指望着人吃剩下的剩饭剩菜,那是远远不够的。
很多的人家人才能勉强吃个半饱,哪有多余的给畜生吃呢。
因此有些人家只能买棉饼给猪吃,棉饼也是要钱的哦,更何况,这时的猪生长也比较缓慢。
冬季却是人养膘的时候,地里活很少,人闲思口腹欲,就有年轻的人撺掇老人,早点杀猪,早享口福。
八一年的时候,经济还没有放开。
这里很多人家还很贫穷。
喂一头年猪,去掉头和腿,净重不到一百斤,还要想办法卖去一半,换点钱过年,也为来年的开销早做准备。
当地流传一段牢骚的歌谣:
“腊月二十八,
家家把猪杀,
么得蝌蟆(kema注:青蛙)大,
还要卖半匝(za)。”
李大婶就说,自从秦继英来到这个家后,家里喂猪的运气突然旺起来。
原来,灵凤家里喂猪老师不发。
喂一头死一头,好不容易活了一头,又像是吃了铁一样,老是长不了。
秦继英有次走亲戚,在路上看到一个人牵了一头猪,一问,可以做母猪的,就花了25元买了这头猪。这一买不要紧,从此喂猪的运气便发了起来。
这头猪真是争气,竟然连下了好几窝猪仔,猪仔换了钱,开春的那一头留下来杀年猪的。从此,灵凤家的老母猪,还没有怀上,就有人预定了猪仔。
这头老母猪完成了使命,就又换一头,照样下猪仔,猪仔个个个子通条,一看就是好喂养的。
除了灵凤和青青,灵凤家里五个是硬劳力,没有太多的等着张嘴的闲人。
因此,灵凤家的生活水平在这营子里算是高的。
灵凤家里年猪是一块也不会卖的。
灵凤的家人在吃的方面向来大方。
母亲很鄙视那些小气的人,称他们:“小鸡摸,狗见识。”
说他们是“黄鳝篓子”——只进不出
灵凤听得母亲讲过营子里一户小气的人家。
来了一个亲戚,就蒸了一碗肉,切得跟纸一样薄。
农村的规矩,客人拿起筷子,才能开始吃饭。
客人刚夹上一筷子,几个孩子就把一碗蒸肉抢光了。
这么薄薄的一片肉,实在是不够塞牙缝的。
母亲说,自己家的蒸肉,来了客人,一定会让客人吃个够的。
那夹在筷子里,有颤动的重重的感觉,才叫大方。
母亲对于积攒财富靠从嘴里省出来的做法,是呲之于鼻的。
“积积攒攒,
买把雨伞,
狂风一刮,
刮得光杆!”
灵凤常听母亲把这歌谣放在嘴边。
灵凤想:这是母亲自编的吧!我的亲娘呀,多亏你这种思想的从小的不厌其烦的熏陶,你的个个孩子那可都是穷大方啊!
那天中午上学走的时候,灵凤就听见母亲在说今天下午杀年猪。
大家特意的选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杀猪,是因为,他们的幺儿不上晚自习,时间充裕,可以尽情地吃肉。
星期六下午,少上一节课,下午放学,灵凤早早就回来了。
稻场里围了好多人啊,真是热闹!
稻场正中央垒了一个大大的灶台,台上一口大大的铁锅,铁锅里正烧着水,一个大的草编的锅盖盖着那铁锅。
灶膛里,烧着大根大根的木材,火焰熊熊的,小孩子们用乌黑的手,时不时在飘出来的火上招晃一下,大人们纷纷朝孩子们挥手:“去去去,哪儿孩子不打,到哪儿玩去!”
孩子们可不理会这些,他们是哪里热闹,就在哪里玩。
烧火的是金生大叔,嫌他们这些孩子麻雀样叽叽喳喳,拿起一根燃烧着火的棍子:“来来来,有本事过来!”
孩子们纷纷躲在大人后面,头时不时探出来,手时不时招过来,想夺他手里的火棍。
“滚滚滚,滚远点!眼睛到别处发财去!”
第二十八章 杀年猪